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4日 12.4°C-16.9°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2022-11-15 来源: 游研社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人哪有不疯的,硬撑罢了。

厦门地铁在近期多了不一样的风景:在车厢的屏幕最下方,开始时刻滚动着不同的留言。这是名为「地铁树洞」的功能,任何乘客都可以投稿一段文字,在地铁内投放显示。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

年轻人很快捕捉到了这一功能,让车厢屏幕的画风变得“群魔乱舞”起来。一句句以“幽默”为主调,用荒诞态度调侃生活现象的「段子」开始点缀起沉闷拥挤的早晚高峰阶段。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2

它们的创作与投递者多为学生党和新晋职场人。而尽管其主题大多关于「早八」或「早班」,但内容及具体表达形式却天差地别,唯一的共同处是天马行空般的逻辑。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3

这些文字像是古早杂志中,页边脚上见缝插针出现的幽默短句。旨在用峰回路转的结尾,和无厘头的话语来表现一种突如其来的幽默。

在如今年轻人的网络文化中,这种文字被统称为「发疯文学」。

“人哪有不疯的,硬撑罢了!没关系精神稳定一分钟也很厉害了!”

“妈的忍不了了,一拳把地球打爆!”

“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作为新晋的互联网文体之一,「发疯文学」以评论、社交媒体文案、弹幕等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并被迅速接纳、吸收,在无数次的复制粘贴中,成为一种特殊情绪——「发疯」的表达方式。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4

「发疯文学」是网络段子文化衍生物之一。它与先前的「emo文学」「凡尔赛文学」类似,由为消遣而生的短句构成。

这种互联网文体并无创作门槛,谁人都可参与,只需要一点机灵和包袱,便可加入其中。它们没有体裁要求或标准判定,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你自行捕捉并抓住其中的精髓。

「凡尔赛文学」强调遮遮掩掩的优越感;「emo文学」以伤感emo为主题。相比之下,「发疯文学」的精髓似乎更难被概括——它不存在一个“核心梗”,其特征也无法笼统地说明。只能够大致强调出几个要点:饱满的情绪、蛮横的逻辑、合理又不合理的行文衔接……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5

但在另一方面,「发疯文学」的精髓又几乎可以被总结成一个字:疯。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6

在去年,「发疯文学」就曾在互联网上崭露过头角。它最初诞生于豆瓣,出自于一位网友极富感染力的网络评论。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7

原梗

正如其他任何互联网热潮一样。「发疯文学」于这样一段“传世经典”开始发酵,在多次模仿拷贝之后,形成了具有一定体量的网络文化。

在最初的版本里,「发疯文学」仍保有原梗的大量特征。字里行间皆为怨气,无处不透露一股疯劲,让观者难以忽视,仿佛确实在直面一场歇斯底里的发作过程。

也是因此,这时的「发疯文学」被频频用在催发货、网络骂仗之中。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8

刚刚面临「发疯文学」的中文网络,很快便遭到了这一文体的冲击。但不出数个月,人们对此的态度很快就从“手足无措地应对”过度到了视若无睹,也正如其他网络梗一样,「发疯文学」在喧嚣过后留下的只有几张包浆梗图。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9

任何气势汹汹的流行,都扛不过网络两个礼拜的信息流交替。但归于沉寂的「发疯文学」,却很快迎来了第二春。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0

现在的网络集体发疯现场

在近些时日,「发疯文学」又再度出现在网络之上,但和之前略有差别——如果说之前的「发疯文学」是在“发疯”,那现在的就是“真疯”。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1

正如现实里的“发疯”不会有太多预兆,「发疯文学」的再度崛起也很难寻觅到具体缘由。但它的嬗变却不难被发现:人们不再试图营造之前那种微妙的失控感,而是大方体现自身的精神不稳定。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2

以「发疯文学」当下的经典名段“人哪有不疯的……妈的忍不了了一拳把地球打爆!”为例来看,这一网络文体如今更注重「错乱的逻辑」「颠倒重复的语序」,以及一种「破罐破摔似的崩溃感」。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3

在短短的几行之内,「发疯文学」的创作者们操控文字营造一种发狂的氛围。

前一句或许在提牛肉拉面,接下来就是钢筋水泥。「发疯文学」想达到的效果,正是「发出这段话的人精神有问题」。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4

人们试图强调「你疯我也疯」,用并不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精神状况多么如履薄冰。这场热闹的语言游戏,真实地反映着其受众群体的集体认同:普通的苦难已经不再稀奇,只有发疯才能引起注意。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5

发疯文学衍生的表情包系列

在校大学生和年轻社畜仍是发疯文学的主体受众。他们夸张地呼唤世界末日、感叹地球快要完蛋,他们用猎奇的视角与方式抱怨晨间八点的早课、被封校而限制的自由、始终适应不了的大人社会。

尚未对痛苦麻木的年轻人们,用发疯强调自己的存在。这亦是一种属于新时代的“沟通方式”,人们通过如此的暗号彼此联结。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6

这场异常热闹的话语狂欢背后,闪烁的是相同的精神内核。「发疯」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耻辱,而更近于一种压力之下的必然结局。

人们合理化「发疯」,以戏谑而狂热的方式表达不满。在多次实践过后,「发疯文学」也被称赞“解压又实用”。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7

这算玩脱的。

如今互联网上的「发疯文学」,像是一声声被静音的电子呐喊。它被人们快速宣泄而出,随即又消失在网络海洋里,正如其使用者的情绪那般。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8

手在键盘上打出的是“妈的死了算了“,面对屏幕的却是平静的面无表情。用「发疯文学」武装自己的人们,在短暂的“尖啸”之后大多还是会平静地生活。

狰狞的文字之后,除去无奈与压抑,剩下的便是这种现代独有的洒脱——

没关系,精神稳定一分钟已经很厉害了。

玩「发疯文学」的年轻人们,徘徊在真疯的边缘 - 19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