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1日 14.2°C-16.5°C
澳元 : 人民币=4.7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2022-07-30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豪杰

图 / 受访者提供

她,始终热心公益,创办广州大同公益机构,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坚定地奔跑着。她就是目前担任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会长、广东省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专家的刘静林,她曾获得 2010 年度十大中国社工人物、靖州县委组织部评定的 " 乡村之星 "、广东工业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她是立志倾注全部身心于社会工作产学研结合的公益人。

近日,刘静林女士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节目 " 寻找她力量 " 的专访,讲述了 " 大同 " 公益机构的发展以及她在从事公益事业中的种种难忘经历。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1

刘静林

创立公益组织:" 大爱无疆,社会大同 "

创立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之初,刘静林和同伴一直在为机构寻找合适的名字。一次她偶然见到《礼记》中的一段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不正是她的期待吗?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名字就此确定了下来。2008 年 6 月,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注册,属社会组织里的民办非企业 / 社会服务机构,完全为公益属性,主要为儿童、青少年、长者、妇女、戒毒康复人员、残疾人员等群体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解决他们关于生理、心理、情绪、生活保障、社会适应等问题。刘静林表示," 大同 " 的各项服务都要围绕 " 三人 " 进行。第一是人本,即以人为本;第二是人性,为援助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第三是人文,在援助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在创办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期间,刘静林遇到过不少困难。筹备注册资金是一大难题,通过向亲朋好友 " 软磨硬泡 ",刘静林拿着借来的钱和同伴们拼凑出了注册资金。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也对 " 大同 " 的工作给予了颇多照顾,主动建议辖区内的两条街道向广州大同购买低保困难人群的再就业服务。有了好的开始,广州大同逐渐扩大队伍,一步步走向了成熟,实现了比较稳健的发展,成为广州等地民生保障事业和禁毒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2

支援汶川,助力灾区援建

2008 年,突然而至的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得知消息后,刘静林和同伴们一致决定:前往汶川,展开援助灾区的社会服务工作。刘静林表示,救灾工作和灾后社会服务工作是并行不悖的,对于当地的受灾群众来说,社会服务工作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援助。

广州市民政局得知情况后主动牵头,让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配合筹备汶川援建的社会工作,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赶到汶川后,经过认真考察,在广东对口援建汶川工作组和汶川党政力量支持下,刘静林在汶川注册成立了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即(汶川)广东社工站,以服务汶川灾区 " 三孤 " 人员(孤儿、孤残、孤老)对他们灾后应激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安抚和疏导,处理基层援建矛盾,发展志愿服务调动当地力量参与灾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就业等。

在刘静林看来,支援汶川进行灾后社会服务工作的经历,是她从事社会工作后最难忘的历程。

关注乡村振兴,参与湘黔桂交界区域乡村发展

从事社会工作教学十数年间,刘静林深刻认识到,社会工作不能只是被 " 束之高阁 " 的空谈阔论,更要走近田野,躬身实践,这样才能 " 接地气 "。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是近年来刘静林社会服务工作的重心之一。

刘静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从小的生活经历让她从事工作后萌发了支援祖国西南区域乡村建设的想法。刘静林希望能通过专业的力量去助推家乡农村的发展。湘黔桂地区,是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苗族、侗族等,而且当地的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有各色优质农产品,例如灵芝、茯苓、杨梅、山核桃等,都是 " 抢手货 "。此外,湘黔桂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带动乡村建设。

对于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构想,刘静林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的老师,提出的建议是:第一、城乡融合,即城市和乡村之间,物质资源和信息要相互融合,尽量避免阻碍。其次是东西协作。在靠东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经济、社会资源,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以及支援乡村建设的青年力量,都可以加入西部湘黔桂区域的乡村社会工作中,这是人力资源在地域上的协作调动。东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就业等途径,加入湘黔桂区域的乡村建设中,在此期间,广州大同也提供许多就业岗位以及相应的创业孵化支持。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3

刘静林及学生团队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4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5

刘静林带领学生进行调研

每年寒暑假,当很多学生苦恼假期实践时,刘静林都会热情地介绍自己的家乡,鼓励学生组建支教和下乡团队,前往湘黔桂地区乡村。今年 7 月,刘静林带领着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志愿团队,到靖州县藕团乡三桥村(国家民族乡乡村振兴试点,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进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三下乡活动,刘静林与学生团队一起,进行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活动。通过与当地的工作人员对接,刘静林团队为三桥村的留守儿童搭建了一个文艺活动的平台,在三桥村组建文艺晚会,鼓励留守儿童上台展示自己的才华,敞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此外,刘静林和学生团队一起,考察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当地的环境保护调研以及进行社会工作在乡村落实的相关调研。在丰富大学生课余时间的见识之余,也支援当地的支教下乡力量。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6

刘静林与三桥村村民(右一)

在多年的社会工作经历中,刘静林总结出,进行社会工作需要坚持 " 四化 "。分别是:数字化、精准化、精细化、成效化;数字化,是把高新技术运用到社会工作中,例如 AR、云直播等;精准化和精细化则是需要社会工作者,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在服务过程中追求专业、精准和精细;成效化,是社会工作的成果回报。在社会工作中,做的服务切实得到受助对象、弱势群体以及社会认可。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7

三桥村古井

刘静林:心怀“大同”愿,快乐做公益 - 8

古城墙遗址

如今,刘静林参与湘黔桂区域乡村建设发展的构想已经获得了各方力量的支持。刘静林已在广西、湖南搭建了交流平台,与当地的社会公益团体进行合作沟通,对接当地的中草药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与当地农产品生产的厂商进行积极联系。" 我们正在一步一步摸索,在湘黔桂的乡村参与建设,我们逐渐探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区域协作式发展的方式。" 刘静林在采访的最后,说出了这样的感慨期盼。

她对话

记者:" 大同 " 从最初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旗下的机构还推广到了全国多个地市,您觉得 " 大同 " 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哪些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刘静林:我觉得广州大同可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实践,我们做这些事,其实就是以实践的逻辑进行行动的建构与理论的逻辑进行知识建构的结合过程。我认为社会工作这一新兴公益事业发展就是一个大的建构过程,我们用我们的理想、热情、激情,用我们的知识和行动去建构,去让这个公益事业逐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少变多,让我们国家有一股社会工作专业的力量来帮助开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及民生保障工程。同时,我们一直在坚守自己的初心,立志当社会公益家、社会活动家、社会改革创新家,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您是如何将社会工作和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两者结合?

刘静林:当国家提出脱贫攻坚口号的时候,我就在考虑我们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要去怎么发挥作用?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项目叫幸福田园计划。我认为农村也有它的魅力,有它的价值,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国家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背后离不开农村力量的支持,城市发展起来了就应该回馈乡村支持乡村发展,但是我没有找到落地的地方去实践。后来响应国家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要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我就想做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社会服务工作,我们有机会借助大同的平台在湖南靖州和通道民政局支持下介入当地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再后来就延伸进入三桥村、藕团乡,还在藕团乡党委政府及靖州县民政局支持下,搭建起藕团乡大同公益创新平台,通过助学奖学、发掘乡村历史文化、制定乡村发展规划、举办文化民俗艺术活动、服务留守群体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具体方式,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和乡村建设,吸引社会上有创业需求的人来到我们社会工作专业对口帮扶的地方创业,引入高校力量参加或者支持当地创新创业。我们拥有一支本土化的社会工作队伍,在广州大同社会工作力量支持下,深入苗族侗族山区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当地的乡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帮助。

记者:在支援乡村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将数字化体现在社会工作当中的?

刘静林:在湖南的三桥村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的时候,我们驻点发现,当地也有很多农产品,苦于销售途径受限,很多农产品的市场并不好。我们想着现在直播带货很火,就联合当地的政府,以数字化介入乡村的建设。我们开发小程序等,去宣传当地的名胜古迹、风景、风土人情。包括对三桥的一个介绍,用全景式 360 度的介绍,还有可以用 VR 就是现场身临其境的感觉,拍了一些建筑、风景,还有当地相关的一些产业的展示和介绍。直播带货则帮助村民销售当地绿色的蔬菜,还有特色腊肉、杨梅等等。在今年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还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向大家延伸了我们正在筹备的一些公益项目,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到湘黔桂山区的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等群体,让更多的爱心力量汇聚在这里。

记者:您觉得从事社会公益工作对您来说有什么意义?

刘静林:其实像我们社会工作它属于一个应用性的学科,我是认为我们这些老师不要就只在学校里面翻翻书讲课,建议大家要注意产学研结合。就是要搞教学,搞人才培养工作,要搞科研,也要搞社会服务,要把我们自己掌握的这些专业的知识来服务社会。

记者:您对今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刘静林: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对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很重要的,不要让自己边缘化,就是要去积极投入到那些重要的事情里去,发挥自己的 " 助人自助 " 专业优势作用,要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等方式去放大我们社会工作专业作用和影响,倡导更多人甚至全民都来做志愿服务,做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人,影响广大居民群众都参与到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来,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她金句

每一份热爱和鼓励,都是我坚持公益事业的动力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