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0.2°C-13.2°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2022-06-04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提起那个与我们关系最为亲密的人,大部分人都会首先想到自己的母亲。毕竟是母亲让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与母亲之间的感情也最为亲密。

在教育孩子时,母亲常常会说自己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考虑。

她照料我们的生活起居,关注我们的学业发展,为我们童年时期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障。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 1

年幼的我们自然会将她的话奉为真理,认为她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且不容置疑的。但实际上母亲的教育理念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她甚至会毁掉一个孩子光明的未来。

发展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名为阿尔弗雷德的学者,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拥有一段不幸福的童年,那么他需要花费自己的一生来治愈这段经历。

也有很多心理学家表示,毁掉一个人的或许并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他们骇人的母亲。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提出,有一部分人一旦实现自己身份的转变,成为一名父母,他们就会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毫无限制的向子女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并不是真正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将这些年幼的孩子当成供自己取乐的玩具。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 2

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这些母亲通常有着强大且旺盛的控制欲望。这种欲望在很多亲密关系中都有体现,只不过在父母这种代际关系间表现更为明显。

不少长辈都渴望干预子女的生活,这时他们总是会展现出旺盛的控制欲望,根本不在乎这项决定能否对晚辈的生活起到帮助。

在一个人真正成年,或是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之前,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总是比较低微的,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具备做决策的权利。尤其是中国社会讲究纲常伦理,无论是尊老爱幼还是孝敬父母的三纲五常,都让这种控制欲显得正常且合理。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 3

很多母亲会认为自己是家长,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智慧,才能都要远超于自己的孩子。同时他们单纯的认为,子女作为晚辈应该无条件的听从自己的想法。

即使子女已经成年,她们也不愿意尊重孩子的意愿,总是固执己见为别人的生活做决定。

比如在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中,即便是品学兼优的天才儿童,也有可能会失去继续上学读书的机会。这些见识短浅的家长学历不高,根本意识不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社会打工赚钱。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 4

这些母亲只是将孩子当成自己血脉上的延续,或是减轻自己生活压力的一种工具。孩子以后决定要怎么发展,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孩子做出再多抵抗也只是徒劳。这样的母亲会让孩子长时间生活在精神压力较大的环境中。

如果母亲总是包揽子女的人生大事,这些孩子独立生活或是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比较差。有一部分人甚至成年后,也很难去在重大事情上做决定。

恶语相加

同样是受到传统思想影响与压迫,不少家长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人认为,只有打骂孩子才能体现出自己作为家长的威严。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 5

而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只是凭借自己的社会经验做判断。

有时孩子的做法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是与他们的思想存在差异,这些人仍然会对孩子大打出手。也有一些母亲在打骂孩子时,会使用难以启齿的词汇侮辱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会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

实际上母亲的这种行为也不利于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辱骂会使孩子认为母亲并不喜欢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更加疏远母亲。

也有一部分母亲并不懂得正确的教育理念,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威严,她们甚至会主动改变曾经温柔的性格,变成一个出口成脏的女人。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 6

这种反差也有可能让母亲患上心理疾病,以更加病态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养育子女并不像养育宠物那么简单,家长除了要给孩子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外,也要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充足的陪伴,进行一些精神上的引导。

肢体折磨、体罚

很多家长都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发现孩子做错事情时,他们只会采用暴力的手段让孩子认错。

这些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或许真的会因为惧怕伤痛不再做出类似的行为。但他们也会因此变得自卑,做事情时唯唯诺诺,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心理学:比残缺原生家庭更恐怖的是,遇上这三类“有毒”的母亲 - 7

实际上体罚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只有进行适当交流与引导,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家长为了维持家庭的问题,需要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心中的愤怒无处释放时,有的家长就会通过体罚子女发泄负面情绪。

实际上家长只是一种身份,并不意味着家长们可以拥有诸多特权。作为一名母亲,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学。而不是将孩子当成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垃圾桶、用来养老的投资产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