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1日 13.5°C-15.3°C
澳元 : 人民币=4.69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2021-10-16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人们更多知道的是他喜欢骂人,凡是真的惹到他的人,他都会拿起笔来骂回去。如果读者有看过他的那些骂人的杂文,说实话没有人不佩服其文笔和逻辑的,我都怀疑,被他骂的人看了他的文章,都会觉得“骂的爽”。

但实际上,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成就其实更高,但他把很多精力都拿去写骂人的文章了,留下来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就少了很多。

鲁迅先生骂过很多人,郭沫若就是其中之一。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回嘴郭沫若是“流氓加才子”,总之两人没有见过面,但是是死对头。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1

那么,郭沫若和鲁迅的文笔水平,究竟谁高谁低?可以从两首七律中,看出一些差距。

鲁迅先生的《无题》

鲁迅在上海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无题》这首七言律诗就是在上海写作的。这首诗写于1931年2月,当时鲁迅仍然笔耕不辍,卖力的在报纸上写作杂文,希望通过各类“骂战”真的能够唤起民众的良知。

为何要写这首七言律诗呢?当年1月17日,国民党在上海逮捕了一批进步的革命青年作家和革命人士,这其中就包括他最好的朋友柔石,鲁迅先生写《无题》就是要悼念这些烈士。由于鲁迅也是作家行列,因此也受到了牵连,国民政府也在四处抓捕他。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2

为了避难,鲁迅不得不带着妻子儿子躲了起来,这一躲就是四十多天。在此期间,他得知了当时被抓捕的革命志士和青年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悲愤交加,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是和青年人站在一起的,他觉得青年人是中国未来最有希望的一群人,他很愿意帮助青年,启发青年为国奋斗和努力。

但是,当青年人被捕被杀害之时,鲁迅也动摇了曾经的信念,他觉得也许自己是错误的,青年人在他的支持下涌起一腔热血,但是却没能够走出一条路来,反而成为刽子手刀下的冤魂。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3

他觉得自己对青年人的死去有着责任,在此情形下,他写下了这首《无题》诗,全诗内容如下: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4

这首诗描绘出了鲁迅和家人在受到各方胁迫和追杀下,不得不出逃的仓皇情景,并猛烈的批判军阀势力的残暴,表达出作者对这些黑暗势力的痛恨之情。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描绘出了革命志士被迫害,他们的家人痛苦的情景,城头的旗帜又换了,又将有一批革命志士将被迫害。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是指鲁迅得知朋友被杀害后,他忍受着对朋友的哀痛,也生发出了要与敌人进行拼杀的想法。在诗的结尾,鲁迅仍然怀有一丝希望,希望能有一天阳光能够到来。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5

郭沫若的《归国杂吟》

郭沫若看过鲁迅先生的《无题》,效仿写下来《归国杂吟》这首七言律诗。1930年代,郭沫若仍然专心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中,不太理会外界的喧嚣,只偶尔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曾经,郭沫若也参加过南昌起义,但此次起义后他成为了通缉犯,为了活命逃亡至日本,在日本的流亡生活一过就是十年,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异国他乡寄人篱下的滋味,他仍旧心系祖国,希望祖国能够迎来光明。

北伐战争前后,民国政府处于动荡飘摇之中,郭沫若在此时想要回国去往战场,为国效命,另一方面他又割舍不下妻子和孩子,在家与国两难选择之下,他还是忍痛坚定的选择了国家。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6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郭沫若抛弃日本妻子和孩子,回到国内,并写下来这首《归国杂吟》,全文如下: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余血泪,登舟三宿见旌旗。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7

全诗充满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为了能够报效祖国,他可以与日本妻儿决裂,牺牲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只为能够为国做一份贡献。可以说,为了民族大义,郭沫若是决绝的,也是深情的。

两位文豪的爱国之情

仅从这两首诗来看,鲁迅的笔触和用词更加尖锐精准,读来直击人心,相比之下郭沫若的《归国杂吟》则稍微逊色,在遣词造句上力度都不如鲁迅来得精准和有力量。但是,两位文人都表达出了自己的家国情怀,这一点是相通的。

鲁迅在认清现实时,他用手中的笔写出了现实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出他本人的犀利和残忍。但是,郭沫若则更偏向于理想化,他摒弃旧社会的种种陋习和陈规,在行动上也做了出来。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8

比如鲁迅知道包办婚姻是封建残留,但他还是按照母亲意思娶了朱安,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娶她,无疑是将朱安判了死刑,一个被退婚的女子在那样的时代,几乎无路可走。

而郭沫若则不同,他为了摒弃旧社会,狠心抛弃了张琼华,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抛弃,而是促进张琼华独立和自主。

包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郭沫若抛弃了日本妻子安娜和孩子,只留下一封遗书就离开了日本。他没有思考过,一个中国人的妻子在日本会遭受怎样的摧残,即使安娜带着孩子来到中国寻找他时,郭沫若仍然不相认,可以说是冷酷残忍的。

皆为文豪,郭沫若和鲁迅文笔水平孰高孰低?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 9

小结:

从以上对比来看,鲁迅虽然用笔犀利残忍,时时展现出残酷无情的一面,但他也只是心硬,在现实生活中他做不出那些决绝残忍的事情,反而带着几分柔情。

而郭沫若则是一个心硬嘴硬之人,他能够做到不顾一切,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从而会伤害无辜,展现出现实的残忍无情的一面。

不论两位文豪如何不对付,在得知鲁迅去世后,郭沫若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醒悟,并且他为鲁迅写下挽联: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从中都能体会到,郭沫若对鲁迅的惺惺相惜。

他再也得不到鲁迅“深切的关心”了,而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孰强孰弱等问题,还是留待后人们来评说吧。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