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9.5°C-11.0°C
澳元 : 人民币=4.8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诸葛亮绕远道伐魏,为什么钟会攻蜀走的就是子午谷?

2021-10-0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诸葛亮北伐时,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绕道祁山,企图“平取陇右,十全必克”。

钟会攻蜀时,直接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兵,一举夺取汉中。

钟会是不是打了诸葛丞相的脸?

并没有···

都未走子午谷首先,需要更正一下题目:钟会攻蜀时,也没有真的通过子午谷。

《资治通鉴》记载,钟会统十余万大军,“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

不过,《三国志.钟会传》对此做了详细说明:钟会统十余万大军,分从斜谷、骆谷入···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

魏兴郡,在上庸方向,在子午谷南口以东。

因此,刘钦部是从上庸方向,沿沔水直接抵达子午谷南口,并没有从北向南穿过子午谷。

其实,曹真当年攻蜀时,确实走过子午谷。不过,因为连日大雨,走了大半个月连一半都没走完,发动士兵“凿路而进”,疲惫不堪,半途而废。

看来子午谷确实不是太靠谱,后来魏军也再没有在这里作过文章了。

不过,诸葛亮、魏延、钟会,对道路的选择差别,可不只是“子午谷好不好走”而已。

诸葛亮不走子午谷的原因诸葛亮与魏延的争执,可不只是走不走子午谷的问题。

子午谷之争,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

此后,每次北伐,魏延都“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三国志.魏延传》)

也就是说,魏延想“走近路”,并不只是因为第一次北伐前长安由夏侯楙把守,想要“偷一把”,而是把直取关中作为战略意图。

诸葛亮否决魏延建议的原因,自然也就不只是子午谷过不过得去,魏延那万把人有没有风险,而是否决了魏延直取关中,在关中平原与魏军决战的战略意图。

诸葛亮的意图是:先取陇右,以陇山之险“断关陇之臂”、“割据陇右”,利用陇右的小麦、马匹资源,建立粮草基地,打造骑兵,再取关中、中原。

即使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直出褒斜道,作势威胁关中,其真实意图也被郭淮识破:目标仍然是“连兵北山,隔绝陇道”。

所以,如果把诸葛亮、魏延的争执,仅仅看成走不走子午谷,是看轻了蜀汉将相的格局。

至于诸葛亮、魏延战略高下,见仁见智,不再多言。

不过,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决定了他不会采取子午谷计划。

钟会的难题魏攻蜀与蜀攻魏,路都是那些路,但是重点截然不同。

诸葛亮绕远道伐魏,为什么钟会攻蜀走的就是子午谷? - 1

蜀攻魏时,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无论是走祁山还是翻越秦岭,基本上不存在“过不去”的问题,问题是“过得去,打不过”。

以蜀军的实力,即使过去了,也不敢跑到平原上去贸然决战。

而魏攻蜀,问题是过都过不去···

曹真攻蜀,疲惫不堪,路都没有走通,连蜀军都没接触上就撤走了。

曹爽攻蜀,也是在兴势为王平所阻,累死累活,打不过去。

所以,钟会攻蜀的重点是:赶紧过去!

即使只是旅游,当然是走多几条道,比只走一条道要靠谱!

而此时的钟会,有条件分路前进!

魏的企图发动灭蜀战争前,司马昭君臣做了详细谋划。

司马昭估计:蜀军共9万。驻守成都及各郡的不下4万,野战兵团5万。

其中,5万野战兵团正跟随姜维驻扎沓中,而汉中地区兵力不足3万。

因此,司马昭的企图是:以有力一部尽可能牵制姜维,争取时间;钟会率领大军“趁虚”攻入汉中。

[图片3]

具体部署是:1、邓艾率3万军,牵制姜维;2、诸葛绪率3万军,截断姜维入汉中道路;3、钟会率10余万大军,进攻不足3万的汉中蜀军。

所以,钟会的重点是:快!

司马昭说:如果蜀军据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分离割裂,我集中大军以屠城,分散锐卒以掠野,使其剑阁来不及守险,关城(阳平关)不能自保。边城失陷于外,士女震动于内,蜀必然灭亡!

显然,在司马昭、钟会看来,只要大军突破秦岭,进入汉中平原,一切尽在掌握!

因此,分路进攻,是最优选择。

汉中守军总共不过3万,钟会军10余万,即使分兵,也依然占据绝对兵力优势!

那么,钟会为何不分兵,抓紧时间呢?

不单纯以结果论英雄司马昭、钟会的想法虽好,但是,其之所以成功,关键还在蜀汉的混乱。

姜维的企图“聚兵敛谷”,不守秦岭,赌国运,在战略上确实不明智,但是,仅就263年的战事看,钟会确实险些堕入姜维的企图。

魏攻蜀前,姜维侦知情况,上书刘禅,希望廖化加强阴平桥头,确保汉中通道,又希望张翼加强阳安关口。

可是,黄皓听信鬼巫的话,以为敌人不会来,扣住此事,群臣无人获知。

如果姜维的奏折得以施行,那么,魏攻蜀之战将完全是另外一番局面。

事实上,钟会攻入汉中后,攻汉、乐两城都不能得手,只是阳安关副将蒋舒降敌,才导致阳安关失守。

攻入阳安关,为军获得储存的大量粮草物资,即使汉、乐仍未得手也已经胜券在握。

如果姜维的计策得到施行,张翼加强阳安关防御,钟会不能攻克,那么,魏军的局势就非常危险了。

司马昭设想的“大军屠城”不能施行,“分散掠野”也会因为姜维的“敛谷”而无野可掠。

如此,魏军只能依托秦岭几条山路补给。以姜维的设想,“游军”袭其补给线,配合守军作战,则姜维“聚兵敛谷”的企图将得以实现。

如果是这样,那么,魏军的形势,比当年汉中之战时的曹操要危险得多。

同时,廖化坚守阴平桥头,自然也就没有后来邓艾偷渡阴平了。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为了给姜维“聚兵敛谷”翻案,而是为了说明:司马昭、钟会灭蜀,并非其战略指导多么高明,而是蜀汉自己已经烂透了!

因此,不必因为司马昭、钟会的成功,来“打脸”诸葛亮的失败。

诸葛亮、魏延、姜维、钟会、邓艾,虽然各有不足之处,但都是一时人杰。

作为后人,我们静心欣赏他们的杰出表现就好,不必非要拉一个踩一个,强行对比。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