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8.6°C-21.6°C
澳元 : 人民币=4.8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946年美苏暗战有多激烈?苏联故意枪杀国民党官员,栽赃民主联军

2021-09-2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46年美苏暗战有多激烈?苏联故意枪杀国民党官员,栽赃民主联军 - 1

苏联红军进入东北

作者兰台

最近看了金冲及老师的《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一书,深有感触。

最大的感触就是在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真的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其极,美国与苏联不仅仅在德国问题上剑拔弩张,在中国同样是剑拔弩张。

美苏两国可以说为了“争霸”,真的什么阴招、贱招都使出来了。

先说美国这一边,长期以来,互联网上一直有一种刻板偏见,那就是美国在二战后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国民党和蒋介石的。

其实这种看法是忽略了二战之后美苏争霸的大背景。

美国就像是一个渣男,它觉得自己吃定了蒋介石,所以它在二战初期其实是花了较大力气拉拢中共的,反而对蒋介石这边有所控制。

这里就表现在马歇尔在调停国共冲突时往往站在比较客观和中立的立场,不但没有偏袒国民党和蒋介石,有的时候甚至还要站在中共这一边批评蒋介石。

所以我们看到后来不少国民党将领出回忆录的时候,都在回忆录里大骂马歇尔,原因就是马歇尔当时想要拉拢中共,没有在国共谈判的时候偏袒国民党。

当然,马歇尔的这种中立和客观其实也是有条件的,那么就是不能妨碍“美苏争霸”。

比如在东北问题上,马歇尔就一个劲儿的怂恿蒋介石尽快进入东北,这也意味着蒋介石会更快与苏联以及东北民主联军发生冲突。

苏联当然不是瞎子,不过苏联的情况和美国又不同。

1946年美苏暗战有多激烈?苏联故意枪杀国民党官员,栽赃民主联军 - 2

苏联在哈尔滨

美国是觉得自己吃定了蒋介石,所以很多时候为了能争取延安亲美,不会偏袒蒋介石;但是由于中共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所以苏联对于中共是否会被美国“争取”过去,其实是没有什么把握的。

所以,苏联为了防止中共被美国“争取”过去,甚至不惜干起了栽赃嫁祸的勾当。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46年1月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张莘夫事件”。

张莘夫,原名张春恩,时年47岁,上世纪2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矿冶工程专业毕业,获地质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著名矿业工程师,抗战期间曾任天府煤矿矿长,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汞业管理处处长、钨业管理处处长,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政府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代理工矿处长兼经济部接收工矿特派员等职。

根据与苏方达成的关于抚顺煤矿归属的协议,国民政府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派遣张莘夫一行前往抚顺煤矿,执行接收任务。

张莘夫及随员取道沈阳,于1946年1月14日午后抵达抚顺。

1946年美苏暗战有多激烈?苏联故意枪杀国民党官员,栽赃民主联军 - 3

东北民主联军旧址

接收工作进展颇为不顺。

在车站即有士兵上前拦截张莘夫一行;抚顺中共人员对接收进行抵制,还将随行警卫缴械;苏方也不对接收工作予以全力配合。

无奈之下,16日晚,张莘夫一行只得乘坐专列撤离抚顺,返回沈阳。列车行至李石寨车站,由于铁路阻碍而被迫停车。

此时,多名武装人员闯入张莘夫一行所在的车厢内,持枪将接收人员押至车站附近,全部杀害。

当时“张莘夫事件”震惊了全国,蒋介石指责是东北民主联军干的,其实是指责中共;但是东北民主联军这边却认为是蒋介石自编自导,一时间,原本已经缓和的空气又紧张了起来。(当时国共政协会议已经结束,7人制宪委员会已经成立,连周总理当时都认为不宜和国民党发生冲突。)

然而根据现有史料,尤其是时任抚顺市委书记的吴亮平的传记《吴亮平传记》披露,“张莘夫事件”其实是苏联自编自导,并且栽赃给东北民主联军的一场事件。

因为《吴亮平传记》里说的很清楚,是当时苏联驻军欺骗根本不知道内情的东北民主联军基层士兵杀死了张莘夫。

当时苏联红军部队驻扎抚顺,实行军官,红军的事我们无权管,(我)听了就说让他们搞去,没有提出反对,这是政策上反了大错误。

苏联红军指挥我们的部队,说他们是坏人,把他们几个杀了。——《吴亮平传记》

而根据原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长春一汽第一任厂长饶斌回忆录记载,中共方面一直到事发后才知道被“黑”了,但是当时的情况只能是低调处理吴亮平了事:

东北局和省委认为此事违反党的统战政策,不符合当时的战略方针,决定撤销吴亮平地委书记兼市委书记职务,派饶斌任抚顺地委书记兼市委书记。——《饶斌传》

其实吴亮平也很无辜,因为他当时根本不知道苏军叫了几个民主联军基层士兵去干什么,等他知道的时候,张莘夫已经死了。

其实现在看,苏联之所以故意制造“张莘夫事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中共被美国“争取”过去。

由此可见,当时国共、美苏四方角力的局势有多么的波云诡谲。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