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7.4°C-21.0°C
澳元 : 人民币=4.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双一流”入选方案解读:中国大学贫富格局如何重组?

2017-09-21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财新网】(记者 陈少远 实习记者 徐壮 孔翔凤)中国首批“双一流”高校名单终于靴子落地。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三部委公布名单,137所中国高校上榜。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前者分A类高校36所,B类高校6所。财新记者梳理,在39所“985工程大学”外此次新加入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三所“211工程”高校。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95所,其中71所为原“211工程”学校,有24所非原“985、211工程”学校进入该榜单。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根据中国官方此前公布的时间表,经过“双一流”建设,到2020年,中国希望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就此名单答记者问时提醒,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非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建成还要看最终成效”。

在高等教育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均采取向精英大学倾斜并且以“重点建设、项目主导”为主的投入模式。此前,中国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倾斜投入,在20年间重点支持了一批大学快速发展,但两项工程也因投入失衡等问题引发争议。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分析,单纯从名单看,取代“985”“211”的“双一流”更加重视对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扶持。但“双一流”的资金投入以原来的211、985、优势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专项投入的盘子为基础来测算,“所以投入的差异性基本维持了原有状况”。

中国高校获得财政投入的“贫富差”将继续存在,但贫富格局或将局部改写。

“双一流”高校将获国家和地方财政两个渠道的支持。据财新记者统计,除港澳台外的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公布的“双一流”建设计划支持资金总额已超550亿元。

中国大学此前公开的2017年预算可见端倪。有多所高校因为“双一流”建设而导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增加。如中山大学高等教育支出比去年增加约4.8亿。该校在公开预算报告中指出,增加原因主要是“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预算增加”。而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均以“2017年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经费及中央高校管理绩效改革拨款预算数”的名目解释两校在高等教育支出里增加的5.5亿元和0.35亿元。

“双一流”如何诞生

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大学建设工程中,财政投入如何选择倾斜建设的大学和学科?

“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解读,“双一流”建设不是普惠性的,“始终将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潜力作为最优先的考虑”。

曾参加建设高校遴选认定标准讨论的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也在解读文章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将使一批高校的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就像“211”工程明确提出的“重点建设、带动全局”的方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透露,评选名单由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

具体方式为,由专家委员会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再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中国官方的部署中,“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发展重点在于“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则着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

据刘海峰透露,在遴选认定标准的过程中,还参考了国际相关评价因素,并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

教育部的公开信息显示,专家委员会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为主任,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并特别兼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代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评选过程中,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做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同时,认定遴选标准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教育部还表示,此后的具体工作中,将做到“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即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考核也“一个尺子一个标准”。

“一流大学”现AB档

“双一流”榜单非常吸引眼球的一点在于,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为AB两档。在36所A类高校外,还有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6所B类高校。

教育部解释,将一流大学作区分,是为了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张端鸿分析,一流大学建设单位分为AB两类主要是体现了“绩效导向”和“能进能出”的建设思路。刘海峰则指出,让参与建设的高校形成梯队,是因为现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少数是接近甚至是初步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的,但有一些高校和学科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比较远。

在6所B类高校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原“985工程”大学。张端鸿分析,3所学校不能与A类学校同列一个梯队,或是因为在评选过程中,其主要的发展数据指标跟其他985高校存在差距,专家评价也不甚理想,未能得到更多“双一流”专家委员会成员的青睐。

而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入选,一方面可体现了其发展实力和潜力,但另一方面,其整体发展数据跟之前的诸多985院校还是有差距,所以归入B类比较合理。

除此之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原“985”工程大学名单大部分重合。黄达人分析,这一结果是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效。

财新记者梳理发现,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行”前500名中,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重合的有20所,包括排名第25位的清华大学、排名第38位的北京大学等。

而在2018年“《泰晤士报》世界高等教育大学排名榜”前500名中,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重合的有12所。

增3所中西部大学体现“公平”

在对中国大学的建设上,缩小“国家队”(部属大学)和“地方队”(地方大学)投入差的呼声一直不绝。其中尤以东西部高校所获财政投入的差距为甚。

根据中国高校2017年的公开预算,广东地区的中山大学收支总预算约116亿,而中西部高校相较而言则逊色不少,大多预算总额在20至30亿间,如兰州大学为约31亿。

在“一流大学高校”的入选名单中,中西部地区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三所原非“985”高校的入选较为醒目。张端鸿分析,此举或是为了体现进一步扶持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等教育的政策意图。

此前,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启动被称作“小211”“小985”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以提振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刘海峰分析,在以往建设重点大学和现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计划中,一直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例如一个省区的省属高校通常只设一所“211”高校。而现在的“双一流”建设在遴选新增少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时,统筹考虑区域布局与已有水平,“重点支持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遴选”。

刘海峰认为,新增3所非原“985”工程大学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视为在重点大学建设的“公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入选的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在解读文章中表示,“双一流”建设“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国家层面的公平考虑,中西部地区自身对大学建设的投资却显局促。例如,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筹集50亿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大力度,但在新疆自治区,地方财政仅投入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区内本科高校在5年内建设50个重点专业。

24所非“985”“211”高校入选

财新记者梳理,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进入重点建设行列的学科数在10个及以上的高校共有12所。北京大学以41个学科居首,其次为清华大学34个,浙江大学18个,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入选17个学科,紧随其后。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95所,其中71所为原“211工程”院校。有24所非原“211工程”院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对学科评选有深入研究的张端鸿向财新记者透露,此一流学科遴选非常重视基础性发展指标的数据支撑,一是由于第四轮学科评价结果尚未公布,所以继续使用第三轮学科评价结果。另外,ESI和QS两大国际学科领域评价指标或排名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只要在某一个评价体系中脱颖而出,“遴选过程中就尽量不放过、错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优势突出的高校及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近年涌现的新秀外,天津等地的五所中医药大学也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此前,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在两会期间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按照综合性大学(的标准)作为中国高校的评审依据,会让“特色学校、学科吃亏”。

张端鸿认为,一流学科建设突破了此前“211”工程更加重视综合性大学建设的格局,遴选了一批单科性、行业性院校,鼓励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千校一面。

教育部也透露了在一流学科建设上“扶持特殊需求”的导向,“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认为,行业特色高校的智力资源,集中由一流学科来承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中国,这些高校覆盖农、林、矿、油等事关国计民生基础行业。

入选校享有较大自主权

在“一流学科高校”名单中,一些学科后标有“自定”二字。教育部解释,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入选高校可根据自主编制的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决定建设经费如何使用。

黄达人进一步解释,“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和学科建设方案编制将注重体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方案编制方面,高校的建设目标可以是学科、学科群或学科领域,“把学科建设的组织权交给了高校”。

此外,在考核评价方面,2018年以高校自我考核评价为主,三部委只对2020年周期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教育部还强调,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在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据此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

各高校的建设方案将由高校日后另行公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