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6.9°C-11.6°C
澳元 : 人民币=4.8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我在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奥数经历: 有感于中国学生的奥数苦旅

2016-11-29 来源: 侨居澳洲 评论0条

我在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奥数经历: 有感于中国学生的奥数苦旅 - 1

2015年,美国奥数队历史性击败中国夺冠

奥数,曾经少数学生的课外兴趣,如今所有家长的心头之患:奥不奥?为什么奥?怎么奥?今天我们推荐蓝橡树小伙伴、在美国顶尖高中就读的Tiger同学的一篇分享,看看他在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奥数经历。

Tiger说,“我从来自中国的参赛选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了小升初,我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奥数,五年级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周六上午去八中的“坑班”,下午去实验中学的“坑班”,到了晚上还要赶到四中的“坑班”。”

“而到了美国高中后,当我们去哈佛比赛奥数时,想的是能行就行,不行就吃点烤肉回家。但我猜想来自北京的孩子们的心情则是完全不同的。估计老师会和他们说,他们不仅代表学校的荣誉,还代表中国人的荣誉……只有考好了才有可能上哈佛这样的好大学,只有上了好大学才算成才,只有成才了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

作者:Tiger Gao,留美高中生,就读于美国十大私立高中之一的圣保罗学校(St. Paul's School,简称SPS),公众号“少年Tiger漂流记”,蓝橡树获作者Tiger 授权转载。

........................................

我的奥赛经历

说起奥赛,我在美国也参加过。去年冬天,我和另外9名孩子代表SPS(编者注:圣保罗学校)去哈佛参加了“哈佛—MIT数学竞赛”。比赛前,我以为老师会对我们进行什么强化培训,没想到,只组织了一次集体做题就算是备战了。比赛当天,我们天不亮就起床,昏昏沉沉地赶到了哈佛。我们到了比赛地点,却不知该去哪里报到,而竟然没有人为此着急。

大家在大厅里懒散地闲逛,边听音乐边说笑。突然,我发现了亲切熟悉的面孔——一大群中国孩子,估计有二十多人。学长说,这是来自北京“顺天府学”的孩子们,这个机构已经连续好几年派孩子来参赛了。当时我就懵了——我们几个来波士顿,除了参赛,还主要是为了进城吃顿好的,而中国学生却专程组团不远万里飞来参赛!我对他们的坚毅与努力油然而生敬佩,同时也意识到,我们SPS又要被虐了。

第一场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公布答案。每念出一个答案,坐在大厅中央的中国孩子们就会大喊“Yes!”;十道题,我听见了十个“Yes”,最后还夹着一句中文:“全对啦!”只见坐在他们附近的美国孩子们面面相觑,对这个不知道是什么来头的队伍深深疑惑——他们是怎么全对的?

我从这些“顺天府学”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了小升初,我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奥数,五年级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周六上午去八中的“坑班”,下午去实验中学的“坑班”,到了晚上还要赶到四中的“坑班”。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心理阴影”的,便是实验中学的“老教协”奥数班。在那里,我考过前五十,也考过六百名开外,成绩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一家人的情绪也难免因此起起伏伏。老教协的题又刁又难,即使我得过几个数学竞赛奖,但在那里仍是摸不到门道。

美国人的“数学观”

美国孩子对待数学的态度非常平和。他们把数学视为一门与其他学科无异的课程,并不觉得“得数学者得天下”,也不觉得数学会帮助、亦或阻挡他们人生前进的道路。

我一个从纽约来的好朋友,他数学考试基本都是70多分,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学校的发展。去年,他的文学课是年级第一,也是我们年级第一个选入合唱团的,更是非常有才的演员…他做着他喜欢的事情,没有人因为他数学不好而认定他智商低、学习差、未来暗淡。

而美国的数学人才也不是因为应对升学才努力学习数学。我宿舍里的一个哥们儿,不仅在学线性几何,还同时学三门AP级的生物课;他的双胞胎弟弟更厉害,初二时不仅学完了AP微积分、电脑科学,而且还都拿的5分。更让我受到震动的是,和一些中国数学天才没有任何爱好的形象不同,他们每天打壁球、玩游戏、交女朋友…什么都没落下。那个哥哥告诉我,他数学和生物这么好并不是因为父母逼他学,而是他非常喜欢,而且长大后很想当医生。

对比中美关于数学的看法,有一点是相同的:数学很重要,数学好会非常受人尊敬;但也有一点是非常不同的:美国人并不依照数学的好坏去判断孩子,更不会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

我们走歪了

本来学奥数不是什么问题,但当奥数成为了上好学校的敲门砖、当大家为了这块砖拼死拼活时,它就会成为问题。

我们去哈佛比赛时,我们想的是尽力而为、能行就行,不行就吃点烤肉回家。但我猜想“顺天府学”孩子们的心情则是完全不同的。估计老师会和他们说,他们不仅代表学校的荣誉,还代表中国人的荣誉……只有考好了才有可能上哈佛这样的好大学,只有上了好大学才算成才,只有成才了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孩子们从小到大在这种思想下耳濡目染;可想而知,奥数已被赋予了太多社会内涵,而这些孩子所承受的也太多了。

在SPS,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课。有的孩子想多学点,那就上Honors课程;有的孩子要学简单点,那就去Regular课程。在量力而行的过程中,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走、慢慢积累、逐渐成长。在中国则不一样,小学奥数就涵盖了初中知识,初一试卷的附加题就有高中题目。中国的奥数学习不是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走,而是跳着往前赶,也因此大大超出了大多数孩子心智所能承受的范围。

这次中国队没有拿到奥赛金牌,其实并不代表什么,但因为国人对这块金牌所寄予的含义太多了,所以估计有关部门又会紧张起来,想着要为祖国荣誉而重振奥数。虽然北京已经严令禁止中学根据奥数录取学生,也禁止开办奥数班,但我猜测,奥数班会不会因此又重打鼓另开张呢?就像前一阵教育部门提出要减少古文在课程中的含量,语文课本纷纷改版。没想到过了几天,习大大去曲阜时说,古文不能丢,于是有关部门又开始印新课本、加古文。

我们对奥数、对古文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对给予后代什么样的教育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不能总是因为一件事儿、一句话,就改变一整代学生的命运吧!

我在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奥数经历: 有感于中国学生的奥数苦旅 - 2

关键词: 微信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