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16日 15.2°C-18.2°C
澳元 : 人民币=4.6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人发问:为什么我们高中会有这么多中国学生(组图)

1天前 来源: 有槽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Reddit的r/China论坛上,一位名叫Temporary_Royal1344的用户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顶尖寄宿高中,比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乔特罗斯玛丽,会有那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这个问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美国人发问:为什么我们高中会有这么多中国学生(组图) - 1

帖子不仅提到这些中国学生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竞赛中夺冠,甚至有些还代表美国站上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领奖台,还特别点名了一所新泽西的学校——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Princeto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简称PRISMS),说那里80%的学生都来自中国大陆。

美国人发问:为什么我们高中会有这么多中国学生(组图) - 2

2016年,PRISMS学生彭俊耀(音,Junyao Peng,上图右二)入选了美国奥数队,并于当年帮助美国队击败中国队获得获得国际奥数竞赛(IMO)的团体总分第一。目前彭俊耀在普林斯顿数学系任教

另外,像印度这样同样热衷于赴美留学的国家,学生却很少选择美国高中,而是直接从本国申请大学。帖子征求大家的看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高考到出生旅游

一位来自中国的用户DivineFlamingo的用户说:“这跟逃避高考有关吧。”

在中国,高考被形容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一次考试几乎决定了一个学生的未来。相比之下,美国高中的教育环境更灵活,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竞赛成绩都能为申请大学加分。另一位用户Hussard也附和道:“高考那么残酷,谁不想让孩子跳出这个体系?”

印度网友Lumpy-Attention7853吐槽说,高考和印度的JEE(联合入学考试)与其说是考验脑力,不如说是考“脊髓反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产物。而美国高中的AP课程、学术竞赛则更能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真才实学。

除了高考的压力,经济因素也是网友们热议的焦点。uniyk一语道破:“中国有更多有钱的家长。”他认为,既然申请美国大学在中国比在美国本地要难得多,家长们索性早点把孩子送来美国读高中,等于花钱买了个更高的回报率。Patient_Duck123更直接:“印度人没中国人那么有钱。”

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用户mtlash还分享了自己的观察:“我看到很多中国学生毕业时开着豪车,住着全款买下的公寓,印度学生里这种比例就少多了。”他甚至搬出了GDP数据,强调中国大陆的富人数量远超印度。

有些人认为这是留学中介搞出来的热潮。用户dib2爆料:“有些公司专门帮这些学生‘策划’进入顶尖寄宿学校,收费高得离谱。”Parulanihon补充说,他最近听说中国家长愿意花5万到8万美元请顾问,确保孩子从国际学校直升美国顶尖大学。这种“教育投资”在富裕家庭中已经成了标配。

一些网友认为中国人最重视教育,这么做是为了给孩子铺路。

Style-Upstairs提到,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是美国的四倍)和90年代邓小平经济改革带来的财富积累,造就了一群“富二代”。中国文化中,父母为子女教育倾尽所有的观念根深蒂固,有些家长甚至举家搬到美国或加拿大,只为孩子上个好学校。他还提到一个中国特有的词——“内卷”,形容一种竞争激烈却收益递减的“鼠赛”。为了逃离这种内卷,家长们宁愿花重金让孩子跳出国内教育体系,奔向美国。

有人提到“出生旅游”,怀疑部分中国学生通过母亲在美国生子获得公民身份,享受教育资源。有人批评这种观点带着种族主义色彩,另一些人则辩解说这只是“实话实说”。相比之下,印度学生的策略被拿来对比:他们更倾向于申请研究生院,因为成本更低,毕业后也能获得同样的工作和移民机会。

还有,帖子提到的美国顶尖高校——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PRISMS),中国学生比例如此之大是怎么一回事。

PRISMS:中国学生的学术高地

如果说美国顶尖寄宿高中是中国学生的聚集地,那么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PRISMS)简直就是一座耀眼的灯塔。这所学校在2024年Niche美国私立高中排行榜上名列第二,仅次于有着244年历史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力压许多老牌贵族学校。

美国人发问:为什么我们高中会有这么多中国学生(组图) - 3

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

目前PRISMS才建校11年,2013年才成立,却已经成了学术竞赛和名校录取的“梦工厂”。

PRISMS坐落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是一所专注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寄宿制私立高中。学校80%的学生来自中国大陆,许多人甚至直接从中国顶尖中学,比如北京的人大附中,来到这里。虽然学校官方没有承认自己是“人大附中北美分校”,但两者的联系却密不可分。

美国人发问:为什么我们高中会有这么多中国学生(组图) - 4

PRISMS官网上对李秋生老师的介绍

学校的副校长李秋生(Joseph Li)就是个传奇人物。他曾是人大附中数学组组长,北大数学系毕业,带出了2009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还长期担任中国奥数国家队教练,率队多次拿下IMO团体冠军。来到PRISMS后,他继续“开挂”,带着学生在国际赛场摘金夺银。

PRISMS的学术实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2016年,学生彭俊耀代表美国参加IMO,不仅拿下金牌,还帮助美国队击败中国队,夺得团体总分第一。此后,学校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入选美国奥数国家队,而且这些学生大多持F1留学签证。数学、计算机、科学竞赛对PRISMS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USAMO、USACO、HMMT、Regeneron STS,所有这些竞赛都能看到这所学校的身影?网友在Reddit上戏称他们是“竞赛杀手”,一点也不夸张。

美国人发问:为什么我们高中会有这么多中国学生(组图) - 5

知乎上一些PRISMS学生对学校的回忆

PRISMS更誉为“麻省理工的预备学校”。

2016到2022年间,学校有16名学生被MIT录取,比例在全美私立高中中都罕见。负责升学咨询的Marilee Jones是个关键人物,她曾在MIT招生办公室工作30多年,深谙名校录取的门道。学校的学费高达每年63,500美元,比埃克塞特(61,200美元)和安多弗(60,940美元)还要贵,但家长们觉得这钱花得值——毕竟,MIT、哈佛、斯坦福的录取通知书就是最好的回报。

该校由中国地产大亨蒋百荣的百荣教育基金会投资兴建。基金会花了590万美元买下校舍,又投入2000万美元用于建设。2013年,PRISMS启动了一个“留学预备项目”,第一年就接收了35名人大的高三学生。知乎上的一些学生回忆,学校的中国学生大多来自人大附中等顶尖中学,学术基础扎实,来到PRISMS后如鱼得水。

不过,PRISMS的成功也带来了争议。2020年,一位美国家长写公开信,抗议持F1签证的中国学生“抢占”美国IMO国家队名额,称这剥夺了美国本土学生的机会。这封信在国际数学竞赛圈炸开了锅,最终导致美国数学协会(MAA)修改规则:从2020年10月起,只有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才能代表美国参赛。可以说,PRISMS的强大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

究竟有多少中国学生在读美国高中?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数据,2023年,持F1学生签证在美国K-12学校(幼儿园至高中)就读的中国大陆学生约有5.2万人,其中高中阶段(9-12年级)占了大部分,估计在3万到3.5万人之间。

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不大,但考虑到美国顶尖寄宿高中的招生名额有限(比如埃克塞特每年招收约300名新生),中国学生的比例就显得格外突出。像PRISMS这样80%学生来自中国的学校虽然是特例,但在许多顶尖私立高中,中国学生的占比往往在10%-20%之间,远高于其他国家。

这些学生在学术竞赛中是否“垄断”了名额?答案是:不完全是,但影响力确实惊人。

以USAMO为例,这项美国最顶尖的数学竞赛每年约有250-300名决赛选手,其中亚裔学生(包括中国大陆及华裔美国人)通常占40%-50%。具体到中国大陆学生,比例难以精确统计,但PRISMS等学校的表现提供了线索:他们不仅人数少,却能频频拿下高分甚至金牌。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USACO(计算机奥林匹克)和Regeneron STS(科学人才选拔赛)中。2019年,Regeneron STS的前40名决赛选手中,亚裔学生占了近一半,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

那么,这些中国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什么?

2023年,中国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约为240万,远超印度的约80万(数据来源:瑞银全球财富报告)。这些家庭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父母往往是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高科技行业高管,或政府相关领域的精英。PRISMS的学费(63,500美元/年)加上生活费、咨询费,每年开支轻松超过8万美元,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除了财富,教育背景也很重要。许多学生的父母本身是名校毕业生,比如北大、清华出身,他们深知教育对阶层跃迁的意义。像PRISMS这样与人大附中有密切联系的学校,学生往往来自中国顶尖中学,父母可能是“学霸”或“学霸培养者”。

Style-Upstairs在Reddit上提到,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举家搬到美国或加拿大。这种“陪读”现象在富裕家庭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母亲随孩子赴美、父亲留在中国赚钱的“分居式”家庭中。据《纽约时报》报道,2022年,美国加州和纽约的“陪读妈妈”群体中,中国大陆家庭占了很大比例。

中国学生大举进入美国高中也引发了争议。美国人对资源分配的担忧、对“外来者”成功的复杂情绪,在Reddit的讨论中显露无遗。有人感叹中国学生的勤奋,有人质疑他们的动机。无论如何,这些中国学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并改变着美国的教育生态。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