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摸胸了!“摸摸党”正在逼疯世界各地的雕像们(组图)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地标性雕像—莫莉·马隆(Molly Malone),最近“怒”了。
这尊雕像原本是为了纪念都柏林的传统民谣人物:据说她是位白天卖贝类、晚上做点副业的“传奇女子”,总之,不管真真假假,莫莉在爱尔兰人心中,是自带滤镜的“民族ICON”。
可问题来了:自从2012年某位“想象力丰富”的导游宣称“摸她的胸可以带来好运”后,游客们一发不可收拾……
排着队上前摸摸,自拍+手摸“双修”,手法五花八门,摸得雕像胸口都褪色了,金属本金都快被“抛光”成银色的。
这骚操作,爱尔兰市议会终于看不下去了:从今年5月起,莫莉雕像前将安排保安,防止游客再上手“乱摸”。
正如都柏林市艺术负责人Ray Yeates所说:“如果今天这是个真人,我们早就报警了。雕像也是女性形象,也应被尊重。”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谬”?但问题远比你想象得严重。
一位都柏林本地的女大学生Tilly Cripwell,在社交平台发起了#LeaveMollyMalone(放过莫莉吧)运动。
作为一名街头歌手,她每周要在雕像附近表演数小时,目睹过无数“令人不适”的画面——
“有的游客抱着孩子还要摸,有的男女一边开玩笑一边狂拍,仿佛这是一个可以随意触碰的‘玩物’。
这些行为,无意中给孩子灌输了‘性别骚扰是无害的’概念,使猥亵成为一种常态。”
“雕像胸口脱色,不是好运的象征,是性别暴力的残影。”
听着是不是突然严肃起来了?
但别急,类似的情况,不止发生在都柏林。
走,我们来到巴黎。
在巴黎蒙马特高地,有一座著名的女神雕像——意大利裔法国歌手达丽达(Dalida)。
优雅、性感、风情万种。👇
但自从她的雕像树立在Place Dalida广场后,围绕她胸部的“民间传说”也悄然流传:
摸她的胸会带来爱情好运!
于是,游客们开始了“爱情巡礼”:
拍照摸左边,求真爱
拍照摸右边,求桃花
拍照双手摸,求……双宿双飞?
结果就是——雕像胸口比其他部位明显“锃亮”,一眼就能看出“使用频率”。
而真正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达丽达生前是位独立、自主、饱经情感风波的女艺人,她要是知道自己被“摸来摸去求爱情”,恐怕会气得从雕像里跳出来打人……
更猛的来了!
在达丽达雕像之外,巴黎还有一位“性别平权”的代表——维克多·诺瓦尔(Victor Noir)。
这位19世纪的记者,英年早逝,被法国人尊为言论自由的烈士。但他的墓地雕像,却意外成了“求子圣地”。
怎么回事?
因为他的雕像是一尊“栩栩如生”的青铜仰躺人像,而他裤裆的部位——怎么说呢……异常凸起!
于是,传说开始流传:摸摸维克多的裤裆可以带来生育好运。
好家伙,游客特别是女性游客纷纷前来“朝圣”,拍照、抚摸、许愿,甚至还留下红唇印和玫瑰花。
雕像裤裆区域因此常年锃亮发光,成为巴黎公墓中最“火辣”的存在。
不仅在雕像裤裆区域锃亮发光,整个雕像的脸部也被“亲坏了”。👇
这波“性别平权摸摸乐”,在法国旅游圈早已不是秘密。
我们都知道“民俗”是有趣的,“仪式感”也能增强旅行体验。但当“触摸雕像”变成性别化、物化的象征时,就不再那么轻松了。
一尊女性雕像,如果她的“代表性”只剩下“被摸胸”;一个男性雕像,如果他的“角色”是“播种工具”……
那我们是不是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性别刻板印象?
正如Tilly Cripwell所说:
“我们今天默认可以随意触碰一个女性雕像的胸部,明天是否也默认在派对上喝醉时随便摸人就是‘无伤大雅’?”
这不是大惊小怪,而是社会文化的镜子。
旅行中的快乐,是否可以建立在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仪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