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8.5°C-15.6°C
澳元 : 人民币=4.8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澳洲准备与中国和好:经贸制裁有用,但中美澳三角关系会继续(组图)

2023-09-10 来源: hk01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9月7日,中国与澳洲在北京举行高级别对话,距离前次的2020年悉尼对话已过3年。此次澳方代表团由工党前贸易部长埃默森(Craig Emerson)率领,自由党籍的前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亦有出席,足见澳洲两党对本次对话的政治支持,其余成员则来自企业、政府、学术和媒体等领域,都是熟悉中澳关系的人士;中方代表团则由中国前外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李肇星率领参加。

澳洲准备与中国和好:经贸制裁有用,但中美澳三角关系会继续(组图) - 1

近日,中澳关系有了新进展。

7日当天,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也借东盟会议,与中国国家总理李强举行了场边会面。会后阿尔巴尼斯表示,自己与李强进行了「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双方都对「稳定双边关系」正在取得的进展表示欢迎,自己也将在年内访问中国。从时序发展来看,这是澳洲总理2016年以来的首次访华。

从高级别对话复办、中澳总理会晤,到澳洲总理确认访华,中澳关系经历近年震荡,明显已有回暖迹象。而这一变化,被认为是2022年5月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澳洲调整对华政策的直接结果:2022年7月,澳洲新外长黄英贤在峇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会见王毅;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峇厘岛会见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12月,王毅与黄英贤在北京会晤;2023年1月,中国部份放宽对澳煤炭的非正式禁令;5月澳洲贸易部长法雷尔(Don Farrell)访华,之后便是前述的新进展。

而如此变化,体现了阿尔巴尼斯政府治下,澳洲对华政策的实用主义逻辑:虽视中国为战略挑战,却也正视自己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澳洲准备与中国和好:经贸制裁有用,但中美澳三角关系会继续(组图) - 2

中国与澳洲2023年9月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第七次高级别对话,为两国自2020年以来首次展开高级别对话。(央视)

澳洲民意怎么看中国

观察澳洲知名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2023年所做的几份调查,可以窥见澳洲舆论对华的复杂观感。

以「未来十年澳洲切身利益威胁」的调查为例,「来自其他国家的网络攻击」是澳洲民意最担忧的事,有高达68%的受访者如此认为;位列第二的威胁,则是「中美因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冲突」,具有64%的民意基础,而这一数据在2022年仅有35%,可见中美博弈、台海紧张的氛围确在近年造成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则在此次调查中位列第四,以59%的民意基础略低于排名第三的「朝鲜核计划」(60%),但「中国外交政策」在2022年尚有65%民意基础,今年降至59%应是受阿尔巴尼斯政府对华缓和、中澳关系解冻的背景影响。

由上述数据可以发现,澳洲民意对中美军事冲突的担忧十分显著,其中应有恐惧中国威胁,却又不想过度卷入的情绪背景。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023年的其他调查也有类似趋势。

例如在2023年「如果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6%)认为澳洲应保持中立,这一数据比2022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另有42%的受访者认为澳洲应该支持美国,但这一数据也比2022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如果将题目聚焦为「倘若中国入侵台湾,你是否会支持与美国共同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绝大多数受访者(80%)表示支持「接纳台湾难民进入澳洲」,也有76%受访者表示支持「澳洲对中国实施经济和外交制裁」,有64%支持「澳大利亚向台湾政府运送武器和军事物资」,有61%支持「派遣澳洲海军阻止中国对台实施封锁」,唯一没有得到过半支持的选项是「派遣澳军前往台湾抗击解放军」(42%)。

澳洲准备与中国和好:经贸制裁有用,但中美澳三角关系会继续(组图) - 3

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Getty Images)

而前述「未来十年澳洲切身利益威胁」调查中,「中国外交政策」排名第四的现象,呈现了澳洲民意对中国仍是提防多过亲善,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其他调查也有类似迹象,其背后原因应与近年美国动员澳洲在内的印太国家「围堵中国」、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也积极配合有关。

例如「未来20年内中国会否对澳构成军事威胁」,有高达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非常」、「有些」可能在未来20年内对澳洲构成军事威胁,这一数据与2022年相同(75%),并且显著高于2018年(45%);「谁是澳洲在亚洲的最好朋友」调查中,日本(44%)再度排名冠军,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印度(16%)、新加坡(15%),中国则以7%数据倒数第二,但回顾2016年,中国可是在同一调查中位居榜首;在「感情温度计」中,新西兰以85°成为榜首,其次是75°的日本与英国,中国的数据则是较低的33°,这一读数自2021年来便稳定如此,但2018年却还有58°的高温。

不过如前所述,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的中澳解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意流转。例如针对「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潜在的军事基地」调查,绝大多数受访者(87%)表示,他们「非常担心」或「有些担心」中国可能在太平洋岛国开设军事基地,其总体结果与2022年的比例相去不远(88%),但表示「非常担心」的人数整体下降了18个百分点。在「对全球大国的信任程度」调查中,日本(85%)、英国(84%)、法国(79%)、美国(61%)是澳洲受访者最信任的前四名,中国(15%)和俄罗斯(8%)则再次垫底,成为受访者中最不值得信任的全球大国,但对中国来说,这一数字已比2022年(12%)略有增长。

而针对中澳近期回暖,包括双方高层会晤、中国解禁部分澳洲产品进口,澳方民意也有相对积极的回应。在「对中澳关系相对改善有何看法」的调查中,超过一半(56%)的受访者表示,恢复部长级接触对澳洲的国家利益「非常」或「有些」积极,其余的人则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不会对澳洲的国家利益产生影响(21%),另一派则认为这会对澳洲的国家利益产生「非常负面」或「有些负面」的影响(20 %)。

澳洲准备与中国和好:经贸制裁有用,但中美澳三角关系会继续(组图) - 4

图为2023年7月12日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出席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Reuters)

「和好」的现实考量与极限

综上所述,澳洲民意整体防范中国,却又不过度反对政府改善中澳关系,观察个中原因,除了担忧被卷入台海战火外,经贸当然是关键。

2015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双方豁免了彼此的进出口关税,澳洲也为自身的铁矿石、煤炭和液化天然气找到稳定市场。但2020年开始,中澳关系遭遇重挫:时任总理莫里森先是在新冠溯源上剑指中国,又取消了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协议,接著在新疆、香港议题上高调抨击北京,明显是要呼应美国发起的「对华围堵」。

不甘示弱的中国于是祭出一连串对澳制裁:先是在2020年5月对澳洲大麦加征80%的反倾销税和平衡税,又在同年6月发布澳洲旅游警告,提醒游客「切勿前往澳洲旅游」,接著在8月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逮捕了CGTN的澳洲籍主持人成蕾,并以「口蹄疫」为由,暂停从澳洲进口牛肉。该年10月,中国开始通令国内纺织厂「避免使用」澳洲棉,并在11月停止进口澳洲龙虾与煤炭。其后,北京又裁定澳洲葡萄酒存在倾销,对其加征了最高212%的临时反倾销税。

澳洲准备与中国和好:经贸制裁有用,但中美澳三角关系会继续(组图) - 5

印度总理莫迪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交谈,美国总统乔·拜登与加拿大总理杜鲁多、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一张全体领导人合影中交谈。(Reuters)

对此,澳洲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分别在2021年、2022年向WTO申诉中国对澳洲大麦(DS598)和葡萄酒(DS602)课征平衡税。但在结果出炉前,澳洲已因北京制裁蒙受损失,不仅失去了大麦的最大出口市场,严重依赖对华出口的澳洲棉花产业也因此受损,澳洲龙虾则失去了最大的海外市场,煤炭也失去了第二大出口市场。从这一视角来看,澳洲加入「对华围堵」虽有获益,包括在美国动员印太的布局下,成了「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AUKUS)的成员,却也同时在经济上严重失血,且暂时无法寻得解方止血。

正因如此,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澳洲的对华姿态有所缓和,便是希望北京能在贸易制裁上手下留情。例如2022年11月阿尔巴尼斯与习近平会晤后,便在稍后的APEC经济领袖会议中暗示,澳洲「极不可能」支持台湾加入CPTPP,不久之后,中国企业在2023年1月恢复进口澳洲煤炭;2023年4月,由于中澳针对「大麦倾销」一事进入协商,澳洲外长黄英贤、贸易部长法雷尔也宣布了暂停此事在WTO的申诉,中方则在8月恢复了澳洲大麦进口;5月法雷尔访问中国,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进行会晤,并表示此次访问是为「全面恢复澳洲各个领域的对华贸易」,5月18日中国驻澳大使肖千便宣布即日起恢复进口澳洲木材。

从以上发展来看,中澳关系确有触底反弹迹象,未来解冻回暖相当可期。只是配合澳洲的内外情势来看,这次的反弹幅度恐怕有其极限。

澳洲准备与中国和好:经贸制裁有用,但中美澳三角关系会继续(组图) - 6

G7峰会:「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日印澳领袖2023年5月20日举行会晤,左起为美国总统拜登、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印度总理莫迪(Reuters)

首先是内部情势。如前所述,从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多份2023年最新民调来看,澳洲舆论的对华观感与10年前大相迳庭,如今中国在澳洲多数民众眼中,安全威胁的角色分量多过了经济伙伴,即便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对华立场相对务实,希望止损「过度反华」的政经代价,却也不可能全然忽视民意,进行幅度过大的立场修正。

接著是外部环境。众所周知,中澳关系之所以在近年严重低荡,关键还是莫里森政府选择呼应美国的「对华围堵」,换句话说,中美博弈在很大程度上,牵动著中澳关系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视角来看,不论阿尔巴尼斯政府如何务实,澳洲终究还是定锚在「美国阵营」的印太国家,所以阿尔巴尼斯虽能在经贸场域推动中澳回暖,却基本上不可能终止、退出AUKUS等美国主导的军事项目。简单来说,更巧妙的中美平衡可期,「重大让步」恐怕就遥遥无期。

但无论如何,剑拔弩张的中澳关系走向和缓,符合两国当今的政治期待。美国虽不会停止动员澳洲围堵中国,但北京通过2020年开始的一连串经贸制裁,也展现了自己调控、影响中美澳关系的能耐。经历过去几年的底线测试,未来的中美澳三角关系,将以斗争持续、但破坏性更小的方式前行。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 中国澳洲美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土澳浪民789789
土澳浪民789789 2023-09-11 回复
披着工党的外衣,干着自由党的勾当,和自由党共有一个不要脸的美爹😡
-----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 2023-09-10 回复
既然意识到了中澳经贸联系的重要性,为什么之前还要一直对华过于敌视?
lucky7周小晕
lucky7周小晕 2023-09-10 回复
这些年中澳关系太过起伏,太让人揪心了!
Rebecca-杜
Rebecca-杜 2023-09-10 回复
希望不再出现类似过去几年那样动荡的局面,让中澳关系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Makgeolli
Makgeolli 2023-09-10 回复
这次中澳高级别对话的举办,是中澳关系回暖的明显信号!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