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30日 14.2°C-19.6°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重磅!关于病毒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了,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报告!(组图)

2020-03-01 来源: 综合新闻 评论10条

2月29日,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联合考察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的考察报告。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最详细最完整的报告。通过报告,可以了解到病毒和疫情的最新发展动向。

联合考察组于 2 月 16 日至 24 日在华开展考察调研,为期 9 天。由来自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尼日利亚、 俄罗斯、新加坡、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 25 名中外专家组 成。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布鲁斯·艾尔沃 德(Bruce Aylward)博士,中方组长为梁万年博士。

新冠病毒:蝙蝠是宿主,与SARS同源

2019 年 12 月 30 日,从武汉金银潭医院不明原因肺炎 患者中采集了 3 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对样本进行泛 β-冠状 病毒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后,结果显示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新型冠状病毒(nCoV-19)具有冠状病毒家族的典型特征,属于β-冠状病毒。

对 nCoV-19 的全基因组序列和已有的其他 β-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一致性比对后显示,该病毒与蝙蝠携带的 SARS 样冠状病毒 RaTG13 株全基因组亲缘关系最近, 同源性为 96%。该病毒后,可诱发多灶性肺炎伴间质增生。随后可在受试动物的肺和肠道组织中检测并分离出该新型冠状病毒。

对 2019 年 12 月底至 2020 年 2 月中旬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 104 株 COVID-19 病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具有 99.9%的同源性,无明显基因突变。 

确诊病例:七成患者30—69岁

截至 2 月 20 日,在报告的 55,924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 年龄中位数为51岁(年龄范围2天-100岁;四分位间距 39-63岁),大多数病例(77.8%)介于 30–69 岁之间。其中,51.1%为男性,来自湖北的病例占 77%,农民或体力劳动者占21.6%。

由于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根据目前在中国观察到的流行病学特征,几乎人人易感,尽管可能存在易感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感染后是否具有免疫力。

重磅!关于病毒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了,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报告!(组图) - 1

数据表明 18 岁及以下人群的罹患率相对较低(占所有报告病例的 2.4%)。根据现有数据,在没有血清学研究结果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儿童感染状况以及儿童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无法回答儿童是否较不易感或他们的临床表现是否不同 (即通常轻症)等问题。

联合考察组获悉,儿童病例多是通过追踪成人病例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时候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联合考察组访谈的人未发现有儿童传染成人的情况。

主要传播方式:飞沫和密切接触

新冠肺炎在无防护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间发生传播。尚无新冠肺炎空气传播的报告,且根据现有证据,也不认为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但在医疗机构中或可存在因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而发生空气传播的可能。粪便排毒已在一些患者中得到证实,少数病例粪便中还发现了活病毒,但根据现有证据,粪口传播似乎并不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在新冠肺炎病毒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待明确。

在中国,新冠肺炎的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联合考察组从聚集性病例调查和一些家庭传播案例研究中获得了一些省份家庭成员间持续传播的详细信息。广东和四川省报告的 344 起聚集性病例中共涉及 1308 例病例(两省总病例数为 1836 例),其中大多数(78%-85%)聚集性病例发生在家庭成员中。家庭成员内传播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但广东的初步研究结果估计家庭成员二代续发率约为 3-10%。 

中国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对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确认和追踪。例如,武汉有超过 1800 个流行病学调查小组,每组至少 5 人,每天对成千上万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正是通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使得确认的密切接触者中绝大多数都被追踪到并完成了医学观察。1%-5%的密切接触者后来被实验室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

传播模式:武汉社区爆发后辐射全国

任何疫情暴发的传播动力学本质上都是与具体情境有关,了解这点很重要。 

1.武汉传播模式 

在武汉发现的早期病例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到人的途径感染,因为许多人报告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

截至 2 月 25 日,尚未查明动物来源。在疫情早期的某个时点,部分病例间产生了人际传播,导致随后在一系列控制措施实施前发生了社区暴发并首先在武汉扩散开,再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从武汉进一步辐射到湖北省和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从而解释了高达 2-2.5 的传播系数(R0值)。 自 2020 年 1 月 23 日起在武汉及周边城市采取的严格管控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感染者向全国其他地区的进一步输出。 

2.湖北除武汉以外的传播模式 

在紧邻武汉的地区(孝感、黄冈、荆州和鄂州),传播程度低于武汉。对于该省其他地区,由于交通管制后与武汉 的交通联系不紧密,且人流不畅,其动力学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动力学更为接近。在湖北省内,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控制社交距离)降低了社区传播,从而减少发病。 

3.中国除湖北以外的传播模式 

由于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和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春运),感染者迅速流向全国各地,尤其是集中在与武汉交通往来最为密切的城市。其中一些输入病例在目的地城市导致了有限的人际传播。 根据武汉/湖北的经验,实施的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包括早发现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隔离和管理以及尽可能地增大社交距离,在全国范围内阻断了病毒传播。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病例是来自武汉或湖北或与之有直接联系。社区传播非常有限。如前所述,大多数本地病例都来自于聚集性病例,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家庭中。 综上,病毒输入一个地区后,如不加干预,会很容易引起当地发生聚集性病例,进而导致相对较高的 R0(2-2.5),但如采取严格隔离和增大社交距离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发病。

医务人员感染:2055人,近九成来自湖北

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全国 476 家医院报告了 2055 起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实验室确诊病 例,大多数(88%)来自湖北。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从湖北以外地区派遣逾 4 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尽管存在散在的少数医院暴发(例如,武汉一家医院有 15 名医务人员感染),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感染并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国的主要传播特征。

重磅!关于病毒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了,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报告!(组图) - 2

联合考察组获悉,大多数医务人员感染是发生在武汉疫情暴发早期,当时应对这种新疾病的物资和经验较为缺乏。此外,流调显示,许多医务人员病例可能是在家庭内而非医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区的医务人员感染很少见(246 例,全国医务人员感染总数 2055 例),流调显示大多数病例有家庭确诊病例暴露史。 联合考察组还注意到,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监测数据显示,疫情早期感染风险最高,这些信息已经用于修订完善政策,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护。 

新冠肺炎病毒几乎人人易感

新冠肺炎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从无症状到重症肺炎和 死亡不等。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 55924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87.9%)、干咳(67.7%)、乏力(38.1%)、咳痰(33.4%)、气短(18.6%)、咽痛(13.9%)、 头痛(13.6%)、肌痛或关节痛(14.8%)、寒战(11.4%)、恶心或呕吐(5.0%)、鼻塞(4.8%)、腹泻(3.7%)、咯血(0.9%)和结膜充血(0.8%)。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后平均 5-6 天(平均潜伏期 5-6天,范围 1-14 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症状。


重磅!关于病毒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了,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报告!(组图) - 3

 多数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为轻症并可痊愈。约 80% 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为轻症和普通型,包括无肺炎或肺炎患者。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为年龄 60 岁以上,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础性疾病者。

儿童病例似乎很少且病情较轻,19 岁以下病例约占总报告病例的 2.4%。极少数 19 岁以下病例发展为重症(2.5%)或危重症(0.2%)。 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 岁以上者病死率最(21.9%)。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分别为 4.7%和 2.8%)。

退休人员在各职业人群中病死率最高,为 8.9%。无合并症的患者病死率为 1.4%,有合并症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合并心 血管疾病患者为 13.2%,糖尿病为 9.2%,高血压为 8.4%, 慢性呼吸道疾病为 8.0%,癌症为 7.6%)。 初步数据表明, 从起病到进展为出现缺氧等重症的时间为 1 周。死亡患者中,发病到死亡的时间范围为 2-8 周。

研发:有疫苗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中国政府启动了病毒基因组学、抗病毒药物、中药、临床试验、疫苗、诊断和动物模型等一系列重大应急研究项目。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和人体试验研究。 

由于新冠病毒与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和穿山甲 SARS样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同源性分别为 96%和 86%-92%,因此蝙蝠很可能是 COVID-19 的动物源头。

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采集的大量 RT-PCR 阳性环境样本证实了这一点。 至少有 8 种直接检测 COVID-19 核酸的试剂盒和 2 种胶体金抗体检测试剂盒在中国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的批准。

其他一些检测试剂盒也即将获批。目前多种老药新用的药物和试验性药物已经被鉴定出来。通过筛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药物名录及其他化学库也发现了多种新型药剂。数以百计的临床实验包括瑞德西韦、磷酸氯喹、法匹拉韦、恢复期血浆、中医药以及其他干预措施等正在实施或者在计划中。

重磅!关于病毒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了,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报告!(组图) - 4

开发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病毒疫苗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重组蛋白、mRNA、DNA、灭活全病毒和重组腺病毒疫苗目前正在研制中,一些疫苗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鉴于以往曾有灭活全病毒麻疹疫苗导致疾病严重效应以及 SARS 样冠状病毒疫苗在动物实验的类似报道,疫苗的安全性是冠状病毒感染研究的首要考虑。

这些候选疫苗快速进入适当的临 床试验也尤为重要。研究病毒传播途径、发病机制、抗病毒治疗、疫苗和免疫应答的理想动物模型尚未找到。转人ACE2 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已在实验室中得到应用。

赞同中国对当前形势的判断

此外,联合专家组还对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年龄、发病周期、死亡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大多数病例(77.8%)介于30-69岁之间,其中51.1%为男性,来自湖北的病例占77%,患者通常在感染后平均5-6天(平均潜伏期5-6天,范围1-14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症状。

根据可用的初步数据,从发病到临床痊愈的中位时间,轻症约为2周,重症或危重症约为3-6周。初步数据表明,从起病到进展为出现缺氧等重症的时间为1周。死亡患者中,发病到死亡的时间范围为2-8周。其中,多数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为轻症并可痊愈,约80%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为轻症和普通型,包括无肺炎或肺炎患者,13.8%的患者为重症。

重磅!关于病毒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了,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报告!(组图) - 5

重磅!关于病毒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了,世卫组织发布新冠病毒报告!(组图) - 6

联合专家组在报告中表示,面对这种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中国采取的果敢措施有效遏制了这一新的呼吸道病原体的迅速蔓延,改变了疫情快速扩散流行的危险进程。

一个特别令人信服的统计数字是,在先遣组工作的第一天,中国报告了2478例新增确诊病例,而两周后考察任务的最后一天,中国报告了409例新增确诊病例。这充分表明全国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下降是令人信服的。另外,包括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的急剧下降、治愈患者出院后空出的床位可用于收治新患者、以及因病人数量减少以至于临床实验难以招募足够的新病人等。

联合专家组指出,在充分肯定中国防控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领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包括消除阻碍及时开展早期预警和快速应对;短时间内大幅扩容隔离和救治能力;优化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防护;加强关键优先的科研领域协同合作;促进与国际社会共享关键数据等。尽管病例数在下降,考察组所到的省、市和社区都正在加速扩大对救治床位和公共卫生能力的投入,而且有必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全国各地仍有5万名患者在接受治疗。考察组了解到中国在这次危机中迅速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联合考察组赞同中国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并认为随着认知、经验和能力的提高,中国采取针对性强的可持续的应对策略,如病例的迅速发现,关键防控措施的快速启动,高层领导直接领导以及社区层面的广泛参与,中国绝大部分省市能够很快的处置任何再发新冠肺炎病例。

报告还对全球防治新冠病毒肺炎提出建议和思考,称国际社会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还尚未准备好去组织实施已经被中国证明了的唯一能够阻断或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开展积极主动监测,迅速发现并立即诊断、隔离病例,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引导民众理解并接受上述措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C6H8O7
C6H8O7 2020-03-01 回复
WHO=CHO=WTF! Hahahahaha!
Helenji
Helenji 2020-03-01 回复
30—69岁占了77%。难道是身强力壮的人容易被传染?
有些港台疯狗脑子有屎
有些港台疯狗脑子有屎 2020-03-01 回复
好样的
mingyuedao
mingyuedao 2020-03-01 回复
医务人员感染:2055人,近九成来自湖北..... 真是心疼
年年有鱼
年年有鱼 2020-03-01 回复
真相大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