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0日 15.4°C-17.1°C
澳元 : 人民币=4.6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2017-07-01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评论0条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1

经公众号“精致小号"(微信ID:toronto2016shanghai)授权转载。

他是后印象派的守护者,梵高曾跟他共同居住,接受他的绘画指导,并因为担心他的离开而痛苦割耳;为了实现对艺术的追求,他近乎疯狂地执着,勇敢又坚定,他的名字叫保罗·高更。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3

童年丧父,少年不羁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4

1848年6月7日,高更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母亲是有着西班牙贵族和秘鲁土著混合血统的美丽女子。父亲是一个酒商的儿子,从新闻系毕业后,在《国家日报》工作。


高更出生的时代,整个欧洲正处于革命浪潮当中,法国也不例外,内乱,革命,路易·拿破仑的上台,给法国民众带来的是跌宕起伏,街头巷战的不安生活。


在高更4岁时,父母不堪忍受战乱,决定前往秘鲁的利马,寻找安定自由的生活。高更的母亲阿琳的外祖父,曾是秘鲁的西班牙军团上校,经过几代积累,阿琳家族在利马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旺族。


本以为全家踏上远行利马的轮船,即将奔赴的是欢乐融融的另一番新生活,不想高更的父亲在途中突发心脏病,命葬无边的海洋。


拖着疲惫而无助的身心,阿琳带着两个孩子到达了利马。阿琳母亲家族在利马的主人,是阿琳的外祖父的兄弟,这位已经107岁的老人慈祥而和善,给了阿琳一家富足安定的生活。


高更回忆,在利马的这四年,对他来说是一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在这里,他被新文明和原始融合的新奇所吸引,印第安的异域风情,让他感觉神秘又美丽。


曾舅公家里陈设的古董,名画,银器,艺术品,以及当地人的衣着和花纹装饰,都在小高更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许,这就是艺术最早在高更心里播下的种子。


四年后阿琳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带着高更和他的姐姐返回巴黎,可是面对的却是家族争权夺利,最终只获得了少许财产。


与利马富足优越的生活天差地别,高更和妈妈姐姐只能寄宿在高更的叔叔家,艰难地维持生计。此时的高更,在磨难和压抑中,渐渐变得坚韧而果断,固执而高傲。


在高更十七岁那年,他向母亲提出要出海做水手。母亲当然强烈反对,可这对于一个对海洋充满了期盼渴望,同时又叛逆固执的青年来说,没有构成任何威胁。


在高更的内心,仿佛总有一种难以言述的力量,指引着他去向远方。未知的,狂野的,新奇的,兴奋的,这种感觉如上天的召唤,从不曾离开高更。


六年的海上生活,让一个男孩成熟为一个男人,此时的高更虽然意识还处于沉睡的朦胧中,但毫无疑问,他比同是23岁的男孩们,多了份厚重和自信。


待他海上归来,母亲却早已永远地离开。所幸的是,阿琳在临终前,托付了朋友给予高更一定的扶持。因而在高更回归陆地,想要一展年轻人的抱负时,很快就谋得了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从此生活稳定,而又富足了起来。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5

卡塞尔街的雪,高更,1883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3

爱情不期而至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4


高更沉着冷静的性格,加上极强的直觉判断力,使得他在工作当中得到了赏识,成为股票市场上前途无量的黑马。


就在此时,高更遇上了注定将要跟他纠缠一生的爱人,梅特。


梅特来自丹麦的中产家庭,性格独立,成熟理智,又不失温柔随和。初次在朋友家遇到梅特,高更就被这个身材高挑,容貌清新,健康而朴素的女孩吸引了。


高更凭着高大的身材,深沉的性格,以及一份丰厚收入的工作,对梅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梅特与高更在很多想法上都非常合拍,两人的感情日渐成熟,半年后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高更明白,梅特想要的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一群活泼可爱的儿女,和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一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埃米尔出生,次年,女儿阿莉妮也出生了。


婚后的几年,高更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生活和睦而富足,梅特很满足,而高更也觉得心满意足。不过梅特从来不曾想象,在他俩当中竟有一个她永远无法战胜的情敌,在暗中等待着她。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8

身着晚礼服的高更夫人,高更,1884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3

最具艺术潜质的股票交易员:星期天画家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4

在银行里,高更结识了一个为同样喜欢艺术和绘画的同事。两人经常相约周末一起看画展,在艺术沙龙中讨论绘画。


梅特知道丈夫喜欢艺术,也并不反对在生活之余追求一些自己的高雅爱好。可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高更会热爱绘画到近乎痴狂的地步,因为高更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从来没有吐露过他会画画。


其实这也并不能怪高更,因为甚至连他自己,大概也不知道自己会画画。是他在的银行同事鼓励他拿起画笔,开始尝试。谁知这一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


高更观察大量的当时已经成名的画家的作品,他喜欢并支持印象派。他画素描,油画,学习制作雕塑,木刻,收藏一些小有名气的画家作品,并模仿习作,他全情投入在艺术的世界里,这让他感到心满意足。


梅特并没有阻拦,因为此时的高更只不过用业余的时间,在追逐着自己的爱好。他甚至嘲讽自己为星期天画家。


在他的努力下,一次画展收录了他的一幅作品,他在激动之余也开始有了一个疑问的念头,我真的能成为一个画家吗?


高更自此更加热心于他的爱好,印象派画家们聚集的咖啡馆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倾听他所崇拜的大师们的艺术谈论,接受职业画家们的指点,他被职业画家全情投入的使命感所感染。而实际上,像当时已经开始走红的莫奈,雷诺阿并不怎么看得起高更,他们觉得高更只是一个拿着银行薪水的业余画家。


高更的热情却没有因此有丝毫退减,甚至越来越强烈。他疯狂地买画,是想支持印象派的画家,同时通过观察,临摹,让自己的绘画技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此时的梅特,日渐感受到了身边这个丈夫,由于这项高雅的“爱好”,开始给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他爱他的孩子们,可是这样的爱好占据了他所有的心思,哪有多余的精力管孩子?频繁地购买画作,也挤占了一部分家庭开支,更有甚,高更让孩子的保姆琼斯汀充当他的模特,完成了一幅受到好评的《裸体习作》。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11

裸体习作,高更,1880


这变成了压倒梅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勃然大怒,赶走了琼斯汀,高更也因此作出退让收了收心,重新过上上班炒股、下班喝咖啡的中产生活,偶尔做做“星期天画家”。


然而,业余画家的称号,像形影不离的阵痛,一阵阵向他袭来。莫奈鄙视过他的那句话,让他久久不能释怀:“一个人要爱绘画胜过一切,才能算是个真正的画家。”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3

平静背后的暴风雨,终于来临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4

那个小小的念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来来回回折磨了高更很久。他爱妻子和孩子,希望给他们一个稳定富足的生活,可是,他更爱绘画,这仿佛是凌驾于一切情感之上的神圣, 是一种无法抵御的无形力量,召唤着他向前。


1883年初的一天,梅特刚平安诞下他们的第五个孩子不久,高更平静地对梅特说:“我已经辞去了公司的职位,决定要做个职业画家。现在,我可以放手去画了!”


这看似平静的一句话,对梅特来说简直是惊天一声雷,她一时语钝,不知该如何应对。


辞职后的高更,在巴黎的艺术圈子里并没有马上声名鹤起,但他却抱着坚定高昂的自信,决定去鲁昂发展。尽管他一直仰慕的、亦师亦友的画家毕沙罗极力劝阻,高更还是信心满满,说服了梅特,他们带着五个孩子,前往法国北部,离巴黎100多公里的鲁昂。


梅特并非没有矛盾纠结,只是在他们婚后的十年来,她目睹过高更凭借自己细致的研究和敏锐的直觉,在股票市场上有几次不错的业绩。因此,她把自己认为高更自私,不负责任、怀疑这样的情绪放在心里,在1884年1月的一天,跟他迈出了寻找成功之旅。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14

鲁昂的蓝色屋顶,高更,1884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还不能完全算是专业画家的高更,在一年里没有卖出一幅画,而之前攒下的积蓄却用光了。无奈,他只能跟着梅特,前往丹麦的梅特的娘家,寻求另一种机会。


可是丹麦的艺术发展远不如巴黎,加上梅特的亲戚们,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更,这让高傲气盛的高更烦躁不安。于是,在短短两年内,高更第二次向梅特展示了他的“果断”:他离开丹麦,重返巴黎,可是这次,只带了他最喜爱的儿子克洛维斯。


爱情,婚姻,家庭,孩子,这些都曾给高更无比温暖的抚慰,和精神家园的寄托,可现在,他决定离开这所有,去奔赴寻找此生的挚爱——绘画。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3

道路从未平坦,可追逐梦想的内心从未退缩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4

返回巴黎的高更,经济上捉襟见肘,没有多久,就连基本的果腹之需都满足不了了。


他把自己最爱的儿子带出丹麦,不知道是爱他还是折磨他,克洛维斯不是被寄住在不同的亲戚朋友家,就是被放在寄宿学校,经常几个月都不去看他一次,因为他付不起欠下的寄宿费和抚养费。


克洛维斯曾跟高更共同居住,是在一个破旧的小公寓的一间房,因为冬天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没有取暖的火炉而病倒。


此时的高更,不得不暂时向现实低头,他出卖自己之前收藏的画作,去证券公司找过工作,去街上发过海报……他食不果腹,衣不暖体,潦倒的现状让他变得时而暴躁,时而神经质,可是即便如此,他都从未想过要退回到以前那些没有绘画的日子里。


内心里,他还是乐观坚强的,他相信,自己在追寻最在乎的东西,也一定会有脱离困境的那一天。


随后的两年间,他过着典型的“高更式”生活,怀抱着希望和梦想,启程到一个地方,希望从原始中寻找灵感,到一个不用发愁衣食的地方,只需要安静地画画。


而现实却是,每每混得如此不堪,甚至潦倒落魄,生存困难,然后不得不返回巴黎。他曾在给梅特的信中痛苦地呐喊:“我所遭受的痛苦已经超出人类所能忍耐的极限了!”


期间他去过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阿旺桥小镇,到过巴拿马,登上过加勒比海的马提尼克岛,最终于1887年又辗转回巴黎。


这一次次追逐梦想的旅程,虽然没有改善高更的物质生活,却让高更在艺术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在马提尼克岛,他贪婪地享受着“天空”与“光线”带给他的唤醒的快感,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回归本性的单纯”。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17

树,高更,1885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3

一起居住的62天里,梵高因为他割耳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4

回到巴黎的高更,在特定的某些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此时的梵高,也在印象派的圈子里崭露头角,他崇拜高更,经常与他谈论绘画。而高更也很喜欢梵高的画中,那种带着日本浮世绘明亮色彩的感觉。他们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梵高由于长期受到画商弟弟的接济,境况比高更略好。由于有弟弟的资助,梵高向高更提议一起去法国南部,建立一个印象派画室,结集相同派系的画家们,说不定可以将印象派发扬光大。


此时的高更陷入了纠结,这样的提议无不让他心动,可是他非常清楚梵高的个性敏感,情绪经常不太稳定,高更担心跟梵高相处不来。前后周旋和准备了近一年后,高更终于答应梵高,要赴法国南部阿尔与他汇合。得知消息的梵高,像一个受到鼓舞的小孩子一样满心欢喜。


梵高为高更精心准备了一个房间,将其布置好。在等待高更期间,他完成了著名的作品《卧室》和几幅《向日葵》,并把《向日葵》挂在在了为高更准备的房间,这样热切的期待,不知高更在走进卧室的那一刻,是否能体会到呢?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0

卧室,梵高,1888


高更的到来,给梵高的混杂无序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高更给了梵高很多绘画方面的指导,他们一起作画,互赠作品。梵高曾在心中跟弟弟坦言:有个像高更一样聪明的同伴,对我的艺术有极大的帮助。能追随他四处作画,更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


可是,两个绘画天才,在艺术的道路上的观点却有本质的不同,为了迁就对方,他们经常忍让着。尤其是梵高,他知道自己神经质,急躁又固执,却又很难控制自己,他害怕高更离开自己,却又一次次用自己的执拗将高更推离自己。


高更常常在半夜忽然惊醒,发现梵高在他房间里徘徊,凝视着他却又无言,然后走回自己的房间,像什么都不曾发生……甚至在私人生活上,因为高更的高大魁梧,风流倜傥的个性,备受很多女性青睐,也让梵高由妒生恨。


于是在一个大吵的夜晚,高更离开他们共同居住的黄房子,去旅店里开了一个房间独处。当晚,悲伤绝望的梵高,将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在血迹模糊的卧室里昏迷过去。


可即使这样的伤心绝望和自残,也无法打动高更继续留下,两个怪才,终因性格无法相和而分道扬镳。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3

芳香的土地,精神的家园——塔希提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4


回到巴黎的高更,虽然仍旧勤奋地投身绘画和艺术品制作,可他的画就是没有市场,他仍是那个一年卖不出几幅画的穷画家。


其实他哪里知道,他只是走得太超前,世人无法赶得上他的步伐,只有像毕加索这种同样的艺术家,才会从高更的艺术中汲取到灵感,感受到他的才华。


此时,印象派的内部纷争,也让他日渐疲乏,他想要去遥远的小岛上,追逐原始自由的生活。


可是高更这样的美好的理想,并没有说得动哪怕一个身边的铁杆朋友,这也许就是望着眼前苟且的人,无法理解高更直接迈向远方的热切。


为了此次的远行筹备资金,高更使尽浑身解数,在好友的帮助下开了一次画展。1891年,高更的画展上,破天荒地卖出了30幅画,净收入9860法郎。虽然看似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这给了高更无比巨大的信心,可是相比莫奈,动辄一幅画可以卖出3000法郎的情形相比,还是略显酸楚。


1891年4月,在丹麦看望过妻子和孩子们返回巴黎后,高更又一次带着无比高昂的激情和信心踏上去往远方的路,他登上了去塔希提岛的轮船。


塔希提位于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它有一个我们国人更加熟知的名字——大溪地。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3

玛丽亚,高更,1891


高更登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一阵阵伴着花香的清新空气向他袭来。他与这片原始的土地,像一个前世便交好的老朋友,一见如故。他热爱塔希提上的近乎原始的自然,人们朴素的生活方式,让他心里异常轻快,他顺应着自然的呼唤,任思绪和画笔自然流淌。


“文明一点一滴地从我身上消逝,我的思想开始变得淳朴,而且开始发觉,对同伴也少了许多厌烦,我开始喜欢他们了。


……我真正意义上逃离了虚假与迂腐,投入了自然的怀抱。我变得清心寡欲,自然祥和,我不再受那些所谓文明道德的限制,没有功利与虚荣。


现如今,我终于进入了真理之中,进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这样美好祥和的日子让我十分愉悦,我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再也没有虚荣和功利的拘束。”


在塔希提,他顺从当地的习俗,找到一位美丽的新娘,名叫蒂蝴拉。


“我被她迷住了,她叫我害怕,我开始畏手畏脚。与她相比,我是如此苍老,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犹豫了。这件事,看起来是我占尽了便宜,可是如此仓促地签订婚姻,让我犹豫不决,不知所措。”


可是对于“远离文明”社会的毛利人来说,婚礼似乎仅仅是一场谈话便可以决定的事情。跟新郎过上几天,新娘便会回到娘家,假如她觉得不幸福,便不再回到新郎身边。


这是一场遵循自然的情感,没有太多道德约束,更加没有世俗社会的法律保护。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4

欢乐(红狗),高更,1892


高更在塔希提平静地生活,绘画,而他远在欧洲的朋友,家人渐渐将他遗忘,妻子梅特甚至将高更在巴黎的绘画搜集起来,在丹麦开了个画展,卖得三万法郎,却拒绝分给已经处于贫苦线上的高更一法郎。


高更并不责怪梅特,因为他知道,抚养几个孩子需要很多花费,也更需要巨大的精力。而本来应从法国画商那里来的汇款也迟迟不到。高更不得不离开塔希提,返回法国处理一系列事物。


梅特与高更的矛盾,在高更1893年回到法国后愈演愈烈。高更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认清了梅特这个极其理性的妻子,对她来说钱是胜于感情的。梅特近乎冷血的姿态,让本来就在画展失败中失望至极的高更,挥霍荒淫了起来。


1895年,当高更重新回到塔希提时,已经有严重腿伤,并且由于生存极度困难而产生了病理性焦虑,心脏出现严重问题,并伴随着难耐的失眠,而在欧洲的风流无度也让他身染疾病。


塔希提已经物是人非,毛利人并没有守节的习俗,因此蒂蝴拉在高更离开后,又找一个男人一起共同生活。寂寞的高更又娶了一个妻子帕芙拉。


然而,痛苦和折磨从未远离高更。他忍受着病痛,坚持将心里的艺术感受表达出来,同时,他也尽力为深深爱着的毛利人,争取他们的权利。由于法国政府和传教士强迫毛利人信仰基督教,高更挺身而出为毛利人申辩。忍受着视力日渐模糊,腿上脓疮斑斑,高更仍然挣扎着,痴狂地绘画,做雕塑。


1897年,他本来已经残喘的身躯,又遭受了重重的一击,他最喜爱的女儿阿莉妮死于肺炎。此时的高更已经接近绝望了,甚至动了自杀的念头,可是在自杀后他却又挣扎着把自己救了回来。他不允许勇敢活了一辈子的自己,用这样懦弱的方式结束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除了用尽全力,在画布上完成自己毕生追逐的理想,创作了最后的伟大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并写下半回忆录式笔记《芳香的土地》,用最后的文字,记录下他热情,勇敢,高更的心。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5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高更,1897


由于反对法国对土著人的殖民主义,高更拖着痛苦的病体,他还在帮助当地土著人伸张正义,抵御法国当局对土著人的虐待和迫害,把法军犯下的罪行写下来寄给政府,报纸杂志,甚至寄到法国,结果可想而知,他这些发自内心单纯的,甚至显得幼稚的举动,不但没有给土著人带来任何利益,却将自己卷入监禁的牢狱。


1903年,高更在病痛中离开了这个让他奔波了一生的世界。


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的:


我想试着证明,艺术家根本不需要任何学派或文人的支持和教诲。我一生都尝试着从传统教条中走出来。那些教条不但会损害艺术家的自由,也会蒙蔽大众的双眼……我这个人永远相信“勇于尝试”这四个字。我的成果也许并不伟大,也不轰动,但至少我已经起航。


高更地下有知,如果知道百年后,他的一幅画最高卖得三亿美元,大概会感叹,他已经不仅仅是起航,而是乘着艺术的轮船,撑起满满的船帆,远行在浩瀚的海洋上。


作者简介:雨潇潇,浙大小硕一枚,定居上海,混迹于外企;爱生活,爱思考,相信心态决定生命状态。


好 文 推 荐


二战中最悲壮阅兵:敌人就在家门口,坦克从前线抽调,550架飞机只能撞向敌人!

斯大林此时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意志力和魄力,他决定如期举办大阅兵,向全世界宣告苏联军人与首都共存亡的决心。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6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未有王朝更迭能如斯惨痛:南宋王朝的流亡之路

对于南宋灭亡,黄仁宇曾经这样写道:“这划时代的1279年给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伤心的一页。”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7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Q&A | 为什么青岛啤酒那么有名?

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一次省港两地交流会上说了一句话“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青岛啤酒。”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8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人物 | 妻儿远离他,莫奈嘲讽他业余,梵高却为他割耳,他用一生的执着追逐内心的理想 - 29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