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8日 13.6°C-18.2°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参考快评 | 格林斯潘为何突然力挺黄金?“中国大妈”或成赢家

2017-03-07 来源: 参考消息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参考快评 | 格林斯潘为何突然力挺黄金?“中国大妈”或成赢家 - 1

新闻事件


美媒报道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近日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发达国家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对黄金在货币体系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看法,他认为通胀的大幅度上升最终将会让黄金升值,黄金才是长期保障。


参考快评 | 格林斯潘为何突然力挺黄金?“中国大妈”或成赢家 - 2

格林斯

专家点评


王亚宏(财经评论员)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现在已经年过九十的格林斯潘自然有资格“有龄任性”。


当然,这种一辈子和经济数据打交道的人,就是任性起来也与众不同。格林斯潘近来就变身曾在黄金市场上掀起滔天大浪的“中国大妈”,对黄金的价值大唱赞歌


从2014年春天至今,“中国大妈”积极进场购买黄金,成为市场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如今格林斯潘也加入到追捧黄金的行列中来。他将黄金称作全球主要货币,称没有人会拒绝把黄金作为清偿债务的支付手段,也没有人会质疑它的价值。其对黄金的评价之高,与热衷购金的“中国大妈”一般无二。


参考快评 | 格林斯潘为何突然力挺黄金?“中国大妈”或成赢家 - 3

▲资料图片:中国顾客在金柜前抢购黄金饰品。


不同的是,格林斯潘站得更高,唱赞歌的嗓门也大些。他掌舵美联储20年,任期跨越六届美国总统,到最后甚至传出“总统是谁并不重要,只要把经济交给格林斯潘就行”的声音。虽然2008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让已经退休两年多的他受到诟病,从“格老”被降级成了“老格”,但他在货币政策领域的江湖地位仍在。


作为美联储的前主席,格林斯潘本应该是美元这种法定货币的天然捍卫者。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被逐出货币体系后,一任任货币政策制定者就将非主权信用的黄金视为异端。然而在退休后,格林斯潘竟然从严肃的信用货币“大总管”转成了黄金“脑残粉”,让人发现不只女大会十八变,“老来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时候,以言辞晦涩而著称,但现在对黄金释放出的支持信号却清晰无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对笔者表示,格林斯潘的这一变身并非简单任性,而是对美元货币体系反思的结果。


参考快评 | 格林斯潘为何突然力挺黄金?“中国大妈”或成赢家 - 4

▲资料图片:2006年1月31日,时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主持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


当前货币货币体系的基础是主权信用,正是这一制度的疏漏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信用货币制度的缺陷,格林斯潘心里有数。金融危机的锅他自然不背,于是在深思熟虑后亮出了自己的“黄金之心”。


格林斯潘甚至对消失已久的金本位制度施展“召唤术”,认为如果今天金本位能够实施到位,经济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假如实施金本位制度,各国绝对不会陷入今天负债程度极高的境地,因为金本位就是保证财政政策永不失控的一种方式


参考快评 | 格林斯潘为何突然力挺黄金?“中国大妈”或成赢家 - 5

▲资料图片:2013年12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联储时任主席伯南克(右一)、前主席格林斯潘(右二)、前主席沃尔克(右三)和即将接任伯南克的副主席耶伦(左二)共同参加美联储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活动。


其实为金本位“叫魂”并不容易,客观上面临重重阻碍。陈道富认为,黄金可以成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补充,因为它是文化信仰凝结于实物的货币,而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更需要发挥黄金的作用。


在不少人眼里,黄金是以备不时之需,不是为了短期收益,而是为了长期保障。无论如何,黄金目前仍是最普遍的社会信任基础之一,“中国大妈”信它,格林斯潘也信它。


(以上言论系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上期快评回顾:


参考快评 | 特朗普再曝“无间道”?美国两党“深撕”成定局


用户留言赏析:


@爆米花  

捅马蜂窝的总统!


@小猫臭臭  

特朗普使劲咬吧咬吧!吃瓜群众才有戏看!


@Hersan·吴  

《纸牌屋》再现,美式体制弊病不断显露,似乎缺乏活力了。


@畅乐  

美国内斗的开始?嗯,世界人民可以休息一下了。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参考快评 | 格林斯潘为何突然力挺黄金?“中国大妈”或成赢家 - 6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