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4.6°C-11.0°C
澳元 : 人民币=4.8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林伯强:欧洲缺的气,美国补不上

2022-07-28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25 日宣布,从 7 月 27 日起,俄罗斯 " 北溪 -1" 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将降至目前的一半,即最大供气量的 20%。这可能是欧盟成员国 26 日达成减少 15% 天然气需求协议的催化剂。

天然气是欧盟电力生产和取暖的主要能源,在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中占比最大。2021 年,欧盟共消费 5650 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天然气 3491 亿立方米,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 31.24%。天然气价格飙升给欧洲工业带来巨大压力,能源密集型企业在高气价的影响下面临减产或停产。欧洲已经开始转向进口美国天然气,也使美国今年上半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近年来虽然美国在对欧洲天然气供应方面持续增加,但没有量的突破,数据显示,自 2016 年 4 月到 2022 年初,欧盟从美国一共只进口 600 多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俄乌冲突以来,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进一步增长,然而,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使美国在短期内无法为欧盟提供大量天然气,以填补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的缺口。

欧洲缺气的苦日子还将持续多久?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降需求的执行程度。由于欧盟各成员国能源结构各异,对于俄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各有不同。根据 2020 年欧盟各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占比数据,拉脱维亚等国家依赖度接近 100%,德国等国家依赖度超过 60%。考虑到欧盟部分国家并不愿意为此买单,因此欧盟建立了自愿减气协定及其附加条款。例如,欧盟中没有接入欧洲电力系统且严重依赖天然气发电的波罗的海国家不受强制性目标限制。另外,如果某一国家严重依赖天然气,或者天然气消费量在过去一年比过去 5 年的平均水平至少增长 8%,也可以申请豁免。

具体来看,欧盟为了实现降低 15% 需求的目标,其手段大致归总为以下几点:一是减量。对于工业部门定量配给天然气时,将优先保障家庭供应。在消费端,欧盟当局敦促各国政府开展消费者节能减排活动,例如鼓励人们关灯、调低恒温器和空调温度。二是替代。为了找到俄天然气的替代品,欧盟各国政府可能不得不考虑推迟退出核能或煤炭。三是监管降量。欧盟要求成员国每两个月向欧盟有关部门报告一次节能计划,通过监管促使各成员国采取行动。

接下来,欧洲缺气的压力可能会随着冬季需求的增加达到顶峰。如果降需计划执行不当,欧洲国家面临的不仅是工业企业和民众的倒逼,还需应对可能引发的经济衰退。此外,之后是否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权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即使欧盟在今年冬天实行天然气强制配给制,也要考虑各国是否同意,否则未来其内部将不可避免产生更多争议。长期以来,俄罗斯作为欧洲天然气的长期供应商,与欧洲国家共同投建了大量输气管道,形成路径依赖。例如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铺设过境管道后,欧洲南部和中部国家可以即时获得俄天然气供应。所以从欧洲的角度来看,短期内除了寻求其他卖家,只能更多考虑本国的其他能源替代手段,例如德国允许在 2024 年 4 月之前重新启用燃煤电厂。

美国的 " 页岩气革命 " 的确改变了世界天然气供应格局。当前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天然气需求大幅上升,美国天然气出口处于高位,但其国内仍存在对于扩大美国能源出口的政治风险,纵贯美加的 " 基石 " 输油管道扩建项目失败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要彻底替代俄罗斯,美国首先要解决国内的政治分歧;其次要继续增加输往欧洲的管道基础建设,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最后,还要考虑到产能供应能力,目前美国的预期产能很难满足欧洲需求。

由于俄乌冲突的不确定性,全球能源市场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然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持续旺盛。一方面,随着能源低碳化转型,天然气作为相对低碳的化石能源,在国际能源贸易市场的主体地位还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天然气发电投资成本低、灵活性强,能够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中发挥良好的过渡作用。此外,随着勘探技术日益进步,油气上游市场从 " 资本主导 " 逐渐转向 " 技术主导 ",可能会带来更多产能。例如,美国 " 页岩气革命 " 扩大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与利用规模,不仅大幅压低了本国天然气使用成本,而且改变了天然气全球供应格局。

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可能成为未来国际能源市场的热点问题。任何国家的能源系统都必须能支持三个主要目标:一是以环境可持续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提供普遍的能源服务并确保能源安全;三是关注新能源发展的同时,慎重考虑能源供应不稳定带来的能源安全风险。(作者是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