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5日 14.1°C-15.3°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精神障碍患者将何以为家?

2022-06-1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不管医院服务有多好,对患者照顾多周到,也不能让患者「乐不思蜀」,无法消解患者对家人的思念。那些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对家的思念浓得化不开。

每天都有患者在反反复复地询问:「我什么时候出院回家?」特别是长期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最多的渴望就是回家。

而那些常年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是否还有家可回?记忆中温暖的家,是否早已成为他们回不去的乡愁?

精神障碍患者将何以为家? - 1

隔窗遥望的患者

滞留在医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

患者 A,62 岁,男,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20 多岁发病后长期住院。家有 80 多岁的老母,由于年迈体衰,已丧失照顾儿子的能力。送儿子住院、接儿子出院,这些决定都是 A 兄弟姐妹说了算。

老母亲听说儿子最近病情状况不好,就坐公交车一个人来医院探望儿子,老人明确表示:「我不能接儿子出院,我不当家,我今年 87 岁了,也没能力照看他,我只是来看看他。」

在医院的探视室,A 和来院探视他的 80 多岁的母亲坐在一张连椅上,两人的中间,搁着一袋散装鸡蛋糕。这几日都不怎么吃饭的 A,在大口吃着妈妈带来的鸡蛋糕,脸上的表情较平时也有明显舒展。

「慢点吃,喝口水,别噎着。」我嘱咐着 A。问:「这是谁来看你了?」A 把脸转向母亲,喊了一声「妈妈!」不知道是在回答我,还是在呼喊自己的母亲。

老母亲对 A 说:「剩下的这些鸡蛋糕和几盒奶,你留着在医院吃,在医院要好好吃饭,别想家,家里也没啥可值得你挂念的。」

探视完,我们又把 A 带回了病房。A 的母亲对我们说:「他兄弟姐妹说接回家没人照顾他,就让他在医院一直住着,可以给医院签署生死协定,死了不会怪罪医院的。」

像 A 这样境遇的精神障碍患者不在少数,他们青年得病,要么从未结过婚,要么短暂婚姻后离异,反反复复的发病,一次又一次的住院,几十年的病程,患者已走向暮年,家里的父母都已老去,靠的只有兄弟姐妹或旁系亲属,可兄弟姐妹也各忙各的,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谁都没有精力看护患者,只有把患者留在医院。

精神障碍患者将何以为家? - 2

院区的椅子,也似乎在等待

犯有刑事案件的精神障碍患者

患者 B,女,33 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将婆家奶奶用剪刀刺死,经司法鉴定后送到精神病医院住院。该医院已经将近 4 年了,精神症状早已消失,婆婆家的人不要,娘家人不管,就是没人接她出院。

患者 C,男,29 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将母亲用刀刺死,将妻子刺伤,经司法鉴定后送到精神病医院住院。时过境迁,经历重大变故的家庭也支离破碎,患者 C 的妻子已经改嫁,父亲已经再婚,而他一直滞留在医院,父亲不敢接他回家。

犯有刑事案的精神障碍患者虽然不多,但每个精神病医院都有几个。他们的家人、邻居、小区居民都害怕他们回家,排斥他们回家,将他们视为「极度危险的人」。即便是现在病好了,也担心他们出院回家后会再次发病行凶,这类患者往往也是滞留在医院,难以回家。

精神障碍患者将何以为家? - 3

满是思念的纸条

越来越无力的家庭支持系统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幸福几乎没有,不幸却是相似的。

发病较早的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很大几率是终身不婚。而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多数则会被安排走上另一条曲折的路,那就是被作为传宗接代的对象而结婚嫁人。

这些发病年龄较早的精神障碍患者,刚发病的几年,父母都还很重视,送到当地条件较好的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随着患者长期生病,家庭支持系统越来越差,患者的境遇也越来越差,家属对治疗的期望值日趋下降,开始选择便宜的小医院,让患者长期住院。

精神障碍患者将何以为家? - 4

陪你期待

家是回不去的乡愁

家是人们最永恒的眷恋,精神障碍患者也不例外。

长时间滞留在医院的他们,常常隔窗而望,常常黯然神伤,常常望眼欲穿,常常梦里千回。而医院在这头,家在那头,病早已经好了,可他们始终等不来一张能够回家的船票。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