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3日 11.7°C-14.8°C
澳元 : 人民币=4.79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大学生们的第一桶金,卒于数字藏品

2022-06-16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大学生们的第一桶金,卒于数字藏品 - 1

炒鞋、炒盲盒、炒茅台……大部分圈内人都知道,购买这些东西的人往往看重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溢价。

但如今,许多人已经将投机、炒作的锚点从具体的物品转向更虚无缥缈的数字藏品。

自 2021 年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以后,数字藏品等依托着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代币衍生品也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今年 4 月 1 日,周杰伦在 INS 上发布消息,称朋友送给自己的数字藏品 " 无聊猿 " 被盗了,根据盗窃者后续在交易平台转手的成交额来看,该藏品的价值超过 300 万元人民币。

一张数码图片被卖出天价外界哗然,可在 NFT 玩家的世界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所谓 "NFT" ( Non-Fungible Toke ) ,即 " 非同质化代币 ",指购买者对于藏品的所有权凭证,数字艺术收藏领域最为多见。

昔日博物馆里只能远观的殿堂级文物,现在只需要 19.9 就可以把它的高清数码版带回家,还有专属的独一无二数字链,从现在到未来,从地球到宇宙,它只属于你。

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对这种高价买像素的行为或许嗤之以鼻,但以 00 后为代表的 Z 世代可是玩儿的风生水起。

尽管数字藏品被赋予了虚拟艺术品的意义,不过绝大部分 NFT 玩家们并非为了艺术价值,仅仅是为了盈利而来。

本期显微故事,我们找到了三位深度参与过数字藏品交易的玩家,他们分别是 85 后、95 后和 05 后,他们之中:

有人以投机为生,一眼看透这场赛跑游戏;有人刚上大学,两个月就挣了 5 万多;还有小学生,仅仅是随手涂鸦就被卖出高价。

所有人都在争论数字藏品是泡沫还是高价值时,在没人能懂的 NFT 里,大家对这场赚钱的接力游戏热情反而越来越高。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刘小云

编辑 | 卓然

" 玩了两个月,小赚一万多元 "

现在平台直接被封,没舍得卖的直接归零

小凡 23 岁 在校大学生

我是今年 2 月份才接触上 NFT 的,如今玩儿了两个多月,中间收入起起伏伏,最高的时候赚了五万多,现在已经亏到了盈余一万块。

这两个月来的经历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了,我日日为它痴迷,随时掏出手机就想看看行情,要么就各地数字藏品 APP 轮番刷一遍,看有没有什么新上的。

不知不觉,我已 NFT 成瘾。

最开始我压根没把它当回事,当时我所在的羊毛群的群主不知从哪里来的消息,让我们全部关注了一个小程序进行首发藏品的抽签,抽中了可以获得购买的资格。

买到立马转手就能高价卖钱,按照规矩,我们成功卖掉之后按照约定比例需分红给群主做 " 消息费 "。

我平常喜欢打篮球,对球鞋关注很多,一听到抽签、首发什么的,便知道这是熟悉的饥饿营销套路。

但是当我打开界面,看到一张卡通图片标价 39.9 元时还是傻了眼,为啥要买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图片,群主说,这是唯一的、加密的数字藏品,会生成永久编码,永远属于你。

我觉得不靠谱,我截图一张它不就也属于我了嘛?群里有人解释,唯一代表着稀缺,也代表着升值," 何况才 39.9,损失也不大,冲就对了 "。

考虑到群主为人实在,上学这一两年,跟着人家抢茅台、抢手机也有了养活自己的生活费,我便入手了。

限量一万份的图片被瞬间一抢而空,再点进二级市场发现已经是不同编码图片的卖家出价了。我眼睁睁、活生生看到一张图片,前后不到 2 小时,就涨了超过 300 元。

这之前我没财可理,更没有任何投资经验,不懂什么期货基金,只相信眼前见到的。小玩儿两三把过后我正式得出了结论:看来这玩意儿真的能挣钱。

大学生们的第一桶金,卒于数字藏品 - 2

图 | 某平台的数字藏品

于是我头也不回地扎了进去,想要挣更多。一个接着一个,我关注了一大片的小程序、公众号。为了提升中签率,我还把家人朋友的手机号全部拿过来注册账号,也混迹于几十个消息群打听各种大哥发的内部。

我每天看人家推文最近又要出什么新品,拿笔记本抄下来定下闹钟去抢,比我上学时抢学修课可积极多了,毕竟只要买到就能赚到。

至于其中到底是谁在买,买来做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赚得最多的一次是一个西装动物系列的藏品,买它平台还加赠了优先购买其他藏品的特权,俗称有 " 赋能 ",因为自带价值,后面几天动物卡疯涨,我以 99 的价格原价抽签买入,不到一个礼拜就卖了 6700 元,一笔就挣了超过 5000 块。

这笔钱是我爸一个月的工资,也是我一个学年的学费。

当时我畅想,要是再买十张,岂不是可以买个摩托了——不过我并没有把钱拿出来攒摩托,而是疯狂投入,抢更多的藏品希望能复制前面的奇迹。

后来的藏品大多不温不火,但也多是挣的。挣多挣少的区别,多则上千,小则一二百。两个多月我已经从几十块入门的 " 小白 " 到了有五万多盈利的 " 小神 "。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如今感觉钱不是钱,就是一串数字了。

我的野心也慢慢膨胀,为了多挣点钱甚至买了两台手机一起抢,还不惜花上千的高价进各种黄牛群。

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保持着每天都至少交易 10 品的节奏,希望能早日突破盈余十万大关。不过后来我也不知为何就开始亏了。

很多从一手卖家手里抢来的东西不到三天就冷了;有些看着涨,我买了,买了就降价,降价了就割肉,割了又涨,很是邪门。

还有一些更惨的,降价也没人买,彻底砸手里头了。我损失最大的一笔是一个国风的虚拟人物藏品。

当时这个圈子里很看好各种复古国潮 IP,当时我听了一个大哥的消息,捂住了还会继续涨,狠心在二级市场上花了 4000 多高价买到,准备等着它价格坐上火箭往上窜。结果我忙着顾买买买其他没顾上出售,再看的时候已经没人玩儿了。

前几天我登录一个常用的小程序交易平台,页面显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已经被查封,我内心一凉,里面还有我准备出售的 2 个精品。

图 | 先前 TT 数藏爆出 CEO 挪用资金导致平台无法运营的新闻

昨天有人开价 1000 多元一张我没舍得卖,现在我肠子都悔青了。怕更多意外发生,我赶紧把剩下的该卖的卖,早日兑现。

一通盘点数算,没夜没夜忙活了两个多月,挣了一万多,离目标相去甚远。

我只好安慰自己,至少还是赚的,看了最近币圈大跌导致数字藏品也断崖腰斩的新闻,我想想都后怕,幸亏自己跑得快。

"A 股倒是真的,但它让你赚钱了吗?"

数字藏品是骗局,但我愿意 " 上套 "

李平 37 岁 股龄 18 年

我从上大学开始就炒股了,炒到现在除了股龄增加,账面上的钱是一毛也没有多。我要是老了,这么多年来我在大 A 市场上经历过的风雨可以写成一本回忆录,就叫《我在人间当韭菜的日子》。

从小我体质就很差,男孩子们热衷的运动我一样不擅长。为了能在同学们中装一把,我另辟蹊径开始研究金融。证券、期货、基金、保险、银行,我考了一大堆没用的证书,毕业后还去证券公司上了几天班,但学到的都是皮毛。

2010 年左右,我认识了一个专门以交易为生的大神,他专业研究各种套利机会,带了我一把,我从此走上了投机之路。

可转债、期权、分级基金,只要能挣到钱我就玩儿,后来也越来越感兴趣,家里金融类的书籍占满了整个书柜。

2014 年比特币在中国流行,我就开始玩儿,还有挖矿机、蝴蝶机,都是专门从美国花重金邮回来的,当时送快递的不认识英文都没给我送到。

最多的时候我拥有 0.1 个币,没拿住稍微涨了点给卖了。矿机也因为后来上班都送人了,要是有这后眼,现在早不知发了多少财了。

数字藏品这个概念是我从小舅嘴里听来的,他是 00 后,定投一些基金什么的会来问我的意见。他当时一提到数字藏品,我就知道是个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谁跑得快谁挣钱。

这在金融历史上不要太多,荷兰的郁金香、东北的兰花热都是这样,依托着某个概念大家开始疯狂炒,等过一段时间市场冷静了,最后高价占位的那个人负责买单。

了解是了解,但听说有套利机会时候我还是不免多看了两眼。不看不知道,原来国内的几大互联网巨头也都下场,更不要说不少热门资本加持的小公司,各种明星、潮人都在千金一置地玩儿,一个像素能被包装成国宝,百花争鸣的场面比当年的 P2P 还繁荣。

大学生们的第一桶金,卒于数字藏品 - 3

图 | 有些平台挂着数字藏品交易的由头进行其他交易

看了没一会儿,我就发现了其中猫腻:脱胎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藏品,按理说加密应该在公有链上生成的代码且任何人不能串改,怎么搞了半天,不同的平台还有不同的编码方式。

所谓的唯一链,也区块链浏览器上也查不到。原来几个大巨头都是自己的 APP 小程序,自己的圈子关门热闹,不过是流量大一点罢了,和真正的 OPEN SEA(公海)相差甚远。

在知乎上我还浏览到了被封杀的玩家,讲述自己 " 转赠 "(文字游戏:多数平台不允许交易,但可以接受转赠,有些人找中间商买卖)了几枚国宝动作还未完成,账户就被冻结驱赶的辛酸经历。

一种平台独裁的意味袭来,我预感数字藏品不会撑过太久,不过这时我听到了一个前辈也下场了,他的朋友已经赚了小 1000 万!好奇心驱使之下,我手贱点开一个平台注册了账号小玩儿一把。

和打新不同,数字藏品需要关注的信息太多了,几点钟抢都需要手速。还有什么抢购、抽签、空投、转发……花里胡哨得很复杂。

截止到目前,我只抢到过 2 枚藏品,一个是星座类型的系列图,另一个则是个抽象画,完全看不懂。等到两个涨到 1000 就卖了,纯粹是为了玩儿乐。

后来我老婆知道了就说我," 知道是骗局你还赶着上套 "。她本来是让我劝她弟不要陷进去,没想到我也下场了。

我安慰她想开点,没多少钱就耍一下:" 大 A 倒是真的,可它赚钱吗?再说了,早点吃亏总好过一把年纪了再吃亏。"

随手涂鸦就卖出了 1250 元

" 妈妈说,他们会把我的作品打印出来,款项捐赠给公益项目 "

kathy 13 岁 小学生 NFT 签约作者

我喜欢玩儿电子产品,研究一些好玩儿的 APP。爸妈见我愿意学习算是好事,对我也从不阻拦。

有一天妈妈问我知不知道拍卖活动,我说我不知道。她说如果我的作品有机会拍卖我高不高兴,我点了点头。接着,她给我科普,艺术家们会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拍卖行,有人欣赏就会拍出高价。

我不敢相信,我也会有机会可以成为小小艺术家,就央求妈妈赶紧带我去拍卖。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说的是网上拍卖。

妈妈有个朋友开公司,最近在做数字藏品公益拍卖活动,她想借机让我参与体验一下。

大学生们的第一桶金,卒于数字藏品 - 4

图 | 某平台的数字藏品

叔叔很乐意答应了,不过需要我签约成为他们平台的艺术家,才能上线作品,所有筹款听说会用来建设偏远地区的美术事业。

我听完得意洋洋,艺术家支持公益事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居然能发生在我身上。

妈妈帮我完成注册手续后,我精挑细选了一张夜的星空图案,并写上了它的介绍 " 向往漫天繁星的夜晚 ",正式上传进了后台,后面的事我们就不需要负责了——应该是上链了儿童 NFT 作品专区。

同期上链的还有很多孩子的作品。他们年纪大多和我差不多,最小的只有 6 岁。作品风格各异,儿童油画、水彩、漫画、国画,什么类型的都有。

开拍前妈妈陪我一起浏览,问我的心里估价是多少。我一点儿也没底,想着卖 100 元顶天了。

妈妈则神秘一笑,说环顾了一圈觉得还是我的最特别的,因为只有我是用电脑画的,算是 " 高科技 ",肯定能卖个高价。

按照规则,3 小时内玩家有意向者轮流出价,价高着得。所有作品一元起拍,那一天我很紧张,很怕自己的作品没人买。

我在后台紧紧盯着不同买家的竞购信息,看着带星号的买家价轮流滚动,很快就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 100 元,150、200、350、400、500 ……价格一路飞涨,还剩不到 20 分钟时已经停在了 1200 元。

最后作品以 1250 元成交。说实话这幅画我并没有画很久,我也根本不知道什么版权出让、上链抽成、区域链等复杂名词。

我问我妈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到了最后,我的作品被远方的好心人以高价买入。我问妈妈他会打印出来挂在自己家欣赏吗?

妈妈鼓励我肯定会,还是那句话:我使用的高科技,还画得那么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