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9.1°C-13.0°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2022-04-09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的一生是一个阶段,尽管许多人经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人是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价值,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命,依旧是一个有起点、也有终点的旅途。

当人上了一些年纪,见证了生离死别以及身边亲人的渐渐离去,对于生命的终结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往往也会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充满未知、充满恐惧。

如果我们借用黑格尔的观点来看,年轻时的个体就好比处于“不可知”状态的人一样,由于未知,所以恐惧。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1

而之后,生命实践之中的诸多现实将生与死的分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个体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不再有之前那么深的恐惧了。

然而,个体对于死亡的看法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单线性的变化,而是一种呈抛物线形状变化的曲线,在年幼及年老时到达两个极值,在中间则是相对较低的,在壮年时期达到最低谷。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年纪到达七十岁的老年人会到达这种“极值”,以及产生一种对于死亡最为恐惧的状态。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2

那么对于人类而言,既然已经在一生当中见过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却还是会在人生的最终阶段惧怕死亡呢?

切实存在的死亡焦虑

所谓死亡焦虑(Death Anxiety),是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切实存在的一种真实现象,并且不光是在心理层面上的畏惧与不知所措,还会表现在躯体层面。

对于许多年长的个体而言,当他们年纪渐渐增长,逐渐快要到达生命的终结时,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身体冒冷汗以及眩晕等生理反应,是一种十分真实的体验。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3

我们可以简单进行一种类比,当你在一段时期之后要面对一场十分重要的考试时,也许一开始是恐惧,之后随着对于考试内容复习与准备的进程发展,你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其实也不少,进而不在像之前一样感到紧张。

而直到考试前几天甚至前一天,情绪会到达一个极点,此时你的内心当中会充斥着不安、焦躁、期待等各种复杂情绪,所以有些人也会出现所谓“考前焦虑”,精神紧张、多汗、呕吐等现象,以至于整个人都几乎难以正常生活。

同理,我们不妨将这种现象放在人们的生死观上。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4

人们在一生当中,会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死亡的本质,就像是处于备考中的考生一样,渐渐产生信心,紧张情绪也随之消减一些。

然而当人们年纪渐渐增加、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以及精神状态到达一种比较差的状态,就正如考生在重大考试来临的前一天,各种情绪会交织在一起:或是后悔一生存在未竟的事业却再难完成,抱有遗憾。

或许是慨叹人生短暂,未能尽情享乐;或是大彻大悟,庆幸这一天终于来临……各种情绪会导致个体情绪复杂,一时之间人体难以承受如此多的想法和精神压力,极容易导致人的情绪崩溃,甚至加重对于死亡的恐惧。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5

所以对于个体而言,这种年纪增长之后导致的对于死亡的恐惧增加,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对于我们而言,完全克服这种恐惧是十分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能做的,往往就只有做好准备,让自己尽量以一种从容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因为死亡不可避免,人的宿命终究如此。

社会文化因素

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导致的所谓“难以避免”的死亡恐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会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原因就是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6

个体基本上自出生之后,就会始终生活在社会之中,起码会生活在某个群体之中,同样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周遭个体以及集体因素的影响。

如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Social Yearbook school)对于社会的研究一般,集体意识与集体表象是社会组织的一大特征。

简而言之,一方面一群人会被一种文化特征聚集起来,另一方面该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也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生命观在不同文化之中会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

对于藏族社会而言,死亡之后的生命应当归于上苍,所以遗体被秃鹫所食的“天葬”成为了他们的归宿。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7

在欧美国家,死亡意味着终结,如果生前已经将“原罪”洗净,那么之后就会被上帝所接纳。

对于汉人社会而言,生与死是一种轮回,一个人来要来得风光,走也要走的排场,所以无论人是因何而离开,一场合适的葬礼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在大多数文化之中,死亡都意味着终结,老有所依及“落叶归根”等观念都是人们比较重视的。

对于某些老年人而言,当他们感到自己大限之期不远之时,往往都会要求自己的子女将自己带回家乡,就是因为乡土情结比较重,不愿葬身他乡。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8

于是对于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而言,死亡对他而言不光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更意味着轮回的开始、某些关系的终结、身后事的处理以及后代的生活……想要“一走了之”是难以做到的,就是因为人是活在社会与群体之中的。

就像是墨西哥电影《寻梦环游记》所想要揭示的一样,一个人会“死亡”三次,一次是生物层面上的,一次是葬礼上的告别,最后一次则是所有人的遗忘——当你被所有人遗忘,你也就真的“死”了。

简而言之,当一个老人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内心的依依不舍不是常人所能够体会的。

既然人都会死,为什么我们还是越老越怕死?死亡焦虑的心理学解释 - 9

所以我们常说的对身边的老人多一些陪伴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就是为了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

生命中最后阶段的宝贵陪伴,对于此人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年老时对于死亡的恐惧,不仅仅是“怕”,更多的是不舍与难忘。

人并不是“怕死”,只是不想与这个世界分别。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