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0.7°C-14.3°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2021-12-2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今天的南乐县隶属河南省濮阳市管辖,但在明清时期,它却属于今天河北省的前身直隶大名府管辖。南乐县今天有6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考虑到周边县废并和新置等行政区划变动不算太大,因此这个面积在明清时期也应该和现在差不太多。南乐县在历史上受黄河、漳河和卫河等河流改道、泛滥影响较大。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1

光绪二十九年南乐县全图

就这样一个面积不大、洪灾频繁的小县,在历史上却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被认为是“百王之祖,万圣之宗”、“造字圣人”仓颉的故里。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2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据记载,他鸟兽的足迹的启发,创造了汉字。如果说神农氏解决了人们的吃饭及医疗问题,有巢氏解决了人们的居住问题,燧人氏初步解决了人们所需的能源问题,黄帝建立了社会的秩序,这些能够使人类与动物得以区分开来,能够独立的、创造性的走出文明之路,那么史皇氏创造的文字则使人类的发现、发明、创造的各种成果能够有效的积累下来,不至于随着天灾、人祸、战争等因素把这些成果抹杀,从而使后人在前人留下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才有了今天这个生机勃勃、五光十色的美好世界。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3

康熙《南乐县志》中的仓帝陵

对于仓颉的纪念设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南乐县志》的坛庙和古迹里都有记载:

其中“坛庙”条:

仓颉庙,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仓颉陵右,创建不详何代,明成化中重建(时于陵右得一石碑,有绘形,额曰上古遗像)弘治七年重修有碑,(载陵之南曰五龙口,东曰莲花池,西曰繁水县,北曰黑龙潭,访广数里,为代奉祀田四至)崇祯九年复修,嗣是屡有修葺。仓陵四周共地六十七亩,庙基长六十步宽四十步,计小地十亩,陵基长三十六步,宽十六步,计小地二亩三分,下余祭田五十四亩七分,庙前漳河再坍十二亩存。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4

清康熙《南乐县志》中的仓帝庙

“古迹”条:

仓颉陵,在县西迤北三十五里吴楼村北,嘉靖中知县杨守庆立碑于陵前,久废。隆庆五年知县刘弼宽建石坊题曰仓陵今存。考路史,史皇氏仓帝名颉,居阳武而葬利乡,利乡未详沿革,今山东寿光、河南开封、陕西白水俱有仓颉墓,以汉仓亭考之,此处近是。

从记载来看,南乐为仓颉故里之说在历史上也有争议,虽然南乐县有仓颉庙及仓颉陵,以及有较为广阔的供祭祀用的田地,在官方修撰的文献记载上也给予了确认,但在山东寿光、河南开封、陕西白水等地也都有仓颉墓。其中南乐县之说,是以汉“仓亭”进行考证的。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5

仓帝庙照片(来自网络)

南乐县另外一个特点是在历史上用过的名字较多,并且它所用之名在今天国内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南乐在两汉朝为乐昌县,晋朝改为长乐县,南北朝后魏仍为长乐县,后魏太和二十一年复分魏县置昌乐县,后置昌乐郡,隋开皇初废郡,置繁水县。大业初,昌乐县省入繁水,唐复置昌乐县,繁水县省入昌乐,五代时期后唐追尊的文皇帝、献祖名为李国昌,为避其讳“昌”,改名为“南乐”,历经宋元明清,此名一直用到今天。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6

清光绪年间的南乐县城图

南乐县在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名字分别有乐昌、长乐、昌乐、繁水等,今天除了“繁水”一名未见使用之外,其他的三个名字仍然被国内其他地方所使用,其中昌乐县在山东省潍坊市,乐昌市在广东省韶关市,长乐区在福建省福州市。

此外,南乐县城池以“周六里一百三十步”的规模,在清朝直隶大名府各县中不算太大,比起府城(含大名、元城)9里、滑县9里、长垣8里的城墙来说,仅大于清丰县和内黄县“周五里”的长度。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7

民国南乐县城图

据清朝《南乐县志》记载:

城土筑,方城,周六里一百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阔各一丈,元季枢密副雕鹗新筑。明弘治间,知县王德复加筑凿,陈邦器继修,创建窝铺。马驯增建敌台,四门护以月城,隍外环以大堤。嘉靖初,周昊再修。十五年,叶本始易四门城堞,以砖环城,创水沟十六道。三十四年,知县路王道大加增筑,绕城雉堞悉易以砖。崇祯十二年,知县锁责奉旨砖修,一月告成。皇清顺治五年至八年,屡经水患,知县蔡琼枝屡修,不致大坏。九年十年,水灾益甚,三河交冲,几为蛟窟。后水势稍杀,复加修治,终未巩固。康熙十二年,知县方元启力加修固四门楼,东曰:跨济,西曰:带河,南曰:瞻洛,北曰:拱辰。四敌楼,刘仙源建。东曰:来紫,西曰:绥远,南曰:威宁,北曰:靖彝。四角楼,马驯建。至康熙十二年,方元启俱重修。

清朝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仓圣故里,地名多变,至今仍被多地使用 - 8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的南乐县城卫星图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南乐县城自建城之后,经过很多次重修,这在县城建设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南乐县城之所以屡屡被毁、重修,和其境内两条主要河流卫河、漳河有着密切关系,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