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2日 8.6°C-12.6°C
澳元 : 人民币=4.79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宋明理学两大宗师,他们的”心“有何不同?

2021-12-23 来源: 趣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宋明理学两大宗师,他们的”心“有何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无论是王阳明还是朱熹各自所代表的心学和理学,对于理,也就是天理、道等这些形而上的内容都是肯定的,这也是宋明理学的根本。宋明理学基于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关于天道的看法实际上也是宋元明清的封建礼教的根本。既然道相同、理相同,为何心不同?

宋明理学两大宗师,他们的”心“有何不同? - 1

还是回到两者本来的核心思想中去寻觅,朱熹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的解读必须在了解存天理以后才能解读,不然就成了束缚思想的场面话了。朱熹和理教一度认为,理也就是世间万物的规则,逻辑乃至为何皇帝是正统,孔子是正统思想等等等这些对的内容。

这些全部都是理,而理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法则。儒家要做的就是维护理,追求理,格物就是在这之上的手法了。人欲是人的欲望,也是佛教所说必须断绝的东西,贪念等等。只有断绝欲望才能追求天理。

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其实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这里就出现了和朱熹理教不同的东西,也就是理的所在。王阳明认为的理其实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也就是良知。读儒家经典和学习儒家知识无非是追求真正潜藏于内心的理,不要走偏了而误入歧途。

至于“知行合一”也就是将人的内在和外在进行统一,而不是表面君子之类的行径。这样一来理的位置不同,心的含义当然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宋明理学两大宗师,他们的”心“有何不同? - 2

两者对于人心的探讨有相同而有不同。基于上面的逻辑,朱熹认为的人心是需要进行约束的,因为人和圣人不同,必须去学习和遵守客观的天理才能得道。而王阳明认为人的内心深处就有成为圣人的途径,而如何去做也是学习儒家思想。在这些不同之后有一个是相同的,那就是灭人欲,私欲对于寻找理是没有好处的。

从理和控制人欲也可以看出,儒家也深受佛道思想影响,这三者叠加在最后就成为了封建时代最后的礼教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