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6.9°C-11.6°C
澳元 : 人民币=4.8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回国效力,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

2021-10-2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提起半导体,相信不少人都会联想起半导体收音机。其实,半导体是集成电路、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等电源转换领域的统称名称。

进入二十世纪后,各国都在着力提高半导体中的导体与绝缘体材料。现如今,大到超级电脑,小到移动电话或者数字录音机,其中的核心单元都与半导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着力建设半导体物理学科。比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所开设的半导体物理学科,属于当之无愧的王牌专业。

然而,若提起谁为新中国的半导体立下汗马功劳?那号称中国“半导体之母”的谢希德,最不应该被遗忘。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回国效力,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 - 1

1921年3月,谢希德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蚶江镇赤湖乡。他的父亲谢玉铭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母亲郭瑜瑾则是厦门大学的高材生。

1923年,谢玉铭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随即赴美留学。

1925年,谢希德的母亲郭瑾瑜患病离世。此时,父亲谢玉铭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分身乏术。幼年时期的谢希德,在泉州乡下与祖母俩相依为命。

1926年,谢玉铭学成归国,受邀担任燕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将谢希德接到身边。1928年,谢玉铭与燕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张舜英结婚,给年仅七岁的谢希德一个完整的家庭。

1932年,11岁的谢希德进入燕京大学附中念书,后转学到贝满女中读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谢玉铭举家避祸来到长沙,担任湖南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8年夏,谢希德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湖南长沙福湘女中毕业,顺利被湖南大学录取。却因为突患骨关节结核病被迫休学,后来辗转于贵阳、惠水养病,在床上度过了四年时光。

谢希德患上的这种骨关节病,需要用特效药医治。因为战乱期间医疗条件相当有限,耽误了谢希德的最佳治疗时间,让她一生都备受骨关节疾病的折磨。

1942年,谢希德靠着自学,追随母亲郭瑜瑾的脚步,顺利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47年,谢希德被美国史密斯学院录取,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

两年后,谢希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深造,从事高压状态氢的阻光性的理论研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回国效力,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 - 2

谢希德

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以钱学森为首的旅美科学家,无时无刻不想着返回祖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彼时的谢希德与男朋友曹天钦感情甜蜜,因为曹天钦在英国留学,二人天天写信互诉衷肠。信中,谢希德与曹天钦都提到早日返回祖国的想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禁止学习理、工、医、农的中国留学生回国,

谢希德无法直接从美国回到中国。

为了尽早回国,谢希德与曹天钦一直在想办法,但是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父亲怪她

不在国外好好做研究,脾气倔强的父亲声称要和姐姐断绝关系。

她申请先去英国与曹天钦完婚,夫妻二人从英国辗转回到中国。

1952年5月,谢希德以赴英国结婚为由,从美国脱身,来到英国,与曹天钦正式结为连理。婚礼结束后,二人在英国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

随后乘船辗转来到印度、新加坡、吉隆坡、香港、深圳,于1952年国庆节,从广州乘坐汽车回到上海。

回国后,谢希德来到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当时复旦大学物理系面临师资力量薄弱,许多新课程无人授课的窘境。

谢希德从1952年至1956年,她先后主讲六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亲自编写教材与讲义。与黄昆老先生编写的《半导体物理》被大家奉为圭臬。

时至今日,《半导体物理》依然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权威著作。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回国效力,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 - 3

谢希德与曹天钦的结婚照

1956年5月,谢希德与曹天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五所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汇集于北京,共同创办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谢希德担任副主任,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半导体骨干人才。

1958年,谢希德与曹天钦的第一个孩子诞生。因为谢希德是高龄产妇,加上身体一直有隐疾,为了孩子顺利诞生,谢希德吃了不少苦。

令人钦佩的是,1958年6月,谢希德为了教育事业,忍痛放下出生才五个月的小孩,去北京大学工作了近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谢希德与家人聚少离多。

不过,谢希德在这两年多时间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在她的领导下,复旦大学建立了顺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先进实验技术。

1962年底,谢希德晋升为教授,她为研究生开设半导体理论课程,并编写讲义。

1966年,谢希德率领科研参观团参加英国的固体物理年会。会上,谢希德所进行的学术发言,受到国内外其他院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回国之后,谢希德于1966年10月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同年底,谢希德与丈夫曹天钦隔离审查。1970年,谢希德又被确诊为腺癌,加上平日需要重体力劳动,使得谢希德身体彻底垮了。

经过六年多的审查,1973年,谢希德终于恢复名誉,继续开始研究半导体。1976年夏,谢希德第三次发作癌症。

根据医生建议,谢希德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深度x射线照射,加上大剂量的化疗,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谢希德的生命。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回国效力,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 - 4

按常理来说,身患如此重病的谢希德应该会放下科研试验,老老实实听从医生的安排,接受各种治疗。然而,谢希德有着对科学事业无限热爱。她强忍病痛,来往于学校与医院,亲自对研究生进行业务指导,负责相关科学实验的开展。

1977年,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谢希德当即提出要在我国发展表面物理的倡议,得到国家的支持。同一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带头建设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实验室。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1990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复旦大学正式建成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谢希德也于1981年和1992年两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1986年,谢希德被选为美国物理协会的名誉会员。80年代初,美国著名科学家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丁教授访华。他来到上海点名要见谢希德,与之进行亲密会谈。

巴丁教授返回美国后,逢人就称赞说

:“在中国,科学家谢希德教授是属于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

不仅如此,1986年谢希德率团访美时,遇上了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兴奋地告诉谢希德,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曾经对杨振宁有过知遇之恩。现在谢希德继承父业,杨振宁感到十分高兴,当即表态会全力支持谢希德的各项科研试验,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7年6月,谢希德接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分校的名誉博士称号。与此同时,《今日美国报社》称

:“谢希德为中国的哈佛大学校长。”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回国效力,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 - 5

1988年,谢希德正式卸任复旦大学校长一职。在谢希德的带领下,复旦大学率先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只有文科理科的模式,为复旦大学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五个学院。

除了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之外,谢希德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导者。上世纪70年代末,谢希德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联系,推荐中国学者去国外访问,合作研究。

谢希德拖着病体,频繁率团出席各种国际会议,足迹遍布世界上20多个国家,积极推动我国在国际半导体物理学界的地位。

1993年,谢希德主持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国际表面结构会议,该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为身体原因加上年迈体弱,谢希德慢慢退居二线,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小孙女。

根据谢希德的学生与好友回忆,她是一个爱生活懂生活的人。青年时期的谢希德因为骨关节疾病卧床4年,谢希德便以书籍为伴。

她常说:

“读书是我最大的兴趣,读书可以使我忘掉病痛,使我的生活充实,读书是自我疾病的良方。”

由于体弱多病,谢希德非常关注体育运动。1998年谢希德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她时常关注我国体育健儿的最新消息,而且还是上海申花队的铁杆球迷。

相比较于妻子谢希德,曹天钦或许有些“默默无闻”。其实,曹天钦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研究、病毒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夫妇二人曾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研制成功“除草剂一号”。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为了回国效力,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 - 6

谢希德(右)与丈夫曹天钦(左

1995年,谢希德的丈夫曹天钦因病去世,夫妻二人相濡以沫50余载。曹天钦的离世,给谢希德不小的打击。

2000年3月4日晚,谢希德先生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9岁,离开了她毕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

谢希德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不仅顽强对抗病魔,而且为国为民付出了一生。

致敬!谢先生是全体共产党党员的榜样!是中国科学界、教育界的榜样!更是国人的榜样!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