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5.9°C-12.1°C
澳元 : 人民币=4.8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2020-08-21 来源: 军武次位面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军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海勒姆.马克沁是一名极富创造力的美国发明家,一生他发明了捕鼠器,卷发棒,蒸汽泵,支气管炎吸入器等等小玩意儿。同时他还改进过动力飞行器的设计,早期的无线电技术以及电灯泡。然而这一切都不及他于1882年,也就是他42岁时创造的那项发明那样享誉世界。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1

▲海勒姆.马克沁正在展示他的新发明,也就是日后著名的马克沁机枪

在接受《伦敦时报》的采访时,马克沁这样说道,“我当时在弗吉尼亚,在那里我遇见了一个朋友,他说,如果你想赚大钱,那么请拿出你的知识来吧!发明出一种可以让让欧洲列强更高效的自相残杀的武器,没有比这更赚钱的了。”随后,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马克沁在他位于伦敦的工作室刻苦钻研,最终研制出了一种新式武器,这就是马克沁机枪。到了1885年,马克沁机枪已经成为了欧洲列强们手中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并且在随后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2

▲马克沁机枪的结构图

尽管许多19世纪的发明家都对自动武器进行过设计研究,但毫无疑问的是马克沁机枪是最成功的那一个。使用最早期的后坐力推进射击系统,马克沁机枪可以实现当一枚子弹被击发后另一枚子弹可快速装填并处于待击发的连续动作。而当年的大部分武器仍旧依靠步兵来手动装填。因此,马克沁机枪可以使射手耗费最小的气力获得最高的杀伤比。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3

▲保存完好的一挺1895年产马克沁机枪

颇具讽刺的是,马克沁的这一发明起初并没有被欧洲人用来自相残杀,相反而是被殖民者们用来屠杀位于殖民地成千上万反对殖民统治的手持简陋武器的反抗者和平民。在此期间,由于高效的马克沁机枪在大英帝国曾经席卷世界的殖民战争中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因此,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还曾向马克沁授予了爵士称号。但是该枪也因此饱受非议,后世许多史学家都曾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从伤亡人数上来看,马克沁机枪究竟是否为历史上最为致命的枪支,尽管不同的人持有不一样的看法,但就目前来看这个理论仍极难被论证。而在一本名叫《机枪史》的书中,作者约翰.埃利斯这样表达了他的观点,这也或许是目前对马克沁最为中肯的评价:“如果没有马克沁机枪的问世,后世许多历史应该都将被改写。”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4

▲英国在南非发动的马塔比勒战争,靠着科技上的碾压肆意屠杀着当地原住民

1893年,单在一场在南非爆发的马塔比勒战争期间,英军就屠杀了超过1600名手持长矛的当地部落战士。噩耗传回后,每一个部落酋长都对这样的伤亡感到了震惊和沮丧,他们对自己将那些只配备长矛就冲上战场的小伙子们的牺牲感到深深的愧疚。对此,1898年的一本名为《现代旅行者》的杂志这样写道:“我们(指英军)必须配备马克沁机枪,要么我们根本无法获胜。” 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在数年的殖民战争期间,马克沁机枪对敌人造成的心理震慑力相比于它在当年所展现出的超高射速更能令人胆寒,它的存在对殖民者的信心也是一种提振。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5

▲一战期间马克沁机枪曾被大量使用

不管对人类文明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马克沁机枪的确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一战期间交战双方的力量平衡。而此时马克沁研制机枪的初衷也最终不幸得以实现,在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打成一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条战线上密密麻麻的战壕、铁丝网,以及数不清的机枪阵地。而机枪在此期间带来的巨大杀伤力,也让史学家们为一战冠以了另一个沉重的别名:“机枪战争”。虽然在此期间也有大量高射速的武器投入使用,还有坦克、飞机、潜艇等后来改变二战的新式兵器投入战场,但是依旧没有一种武器能像马克沁机枪及其仿制品一样对交战双方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时间来到了二战期间,这样一种性能优异的武器依旧发挥出了它的威力,直到二战结束后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们依然能够在战场上发现它的身影。而英军在19世纪末发动的大规模扩张战争则是这款武器扬名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在1886至1959年间,曾有不少于29个国家使用过这一武器。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6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手里的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使用的是.303步枪弹,这种子弹问世于1887年,历经数次改进后在英军内部服役超过60年。但就侵彻力而言,它同现代的.303温彻斯特弹仍有着一定的区别。一战时,由马克沁机枪射出的这种子弹对人体有着恐怖的制止力,多数情况下只要挨上一发就会重伤甚至当场毙命。加之马克沁机枪使用250发弹链供弹并且拥有着600发/分的高射速,因此这种在压制集群步兵冲锋的时候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它兼具远距离精度佳,零部件可靠等优点。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7

▲英军装备的.303步枪弹,上图为李-恩菲尔德步枪的5联装弹夹

随着导气系统在枪管上的应用,马克沁机枪便不必再担心因为枪管过热问题而导致射击不连续的问题。同时,马克沁采用的是水冷结构,相比于当时大部分武器采用的风冷式结构散热效果更好。此时的马克沁机枪全枪重约60磅(27公斤),全长42.5英寸(1.1米),一个马克沁机枪班需要6个人分别执行装填,供弹,维修,射击和背负行军等任务,在射手进行射击时,需要有一个副射手在一旁时刻准备给机枪添加冷却水或补充弹链。

由于英军对马克沁机枪的出色应用,这款机枪很快就名扬天下。1887年,美军也对这一强力武器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最终,美国于1889年和1900年对这种武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测试以评估其是否适合配发陆军部队。在1904年,美军接纳了马克沁机枪,并将其稍作改动后命名为为发射.30子弹的M1904机枪来使用。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8

▲1917年英军的一个维克斯机枪班。

随后,英国基于马克沁机枪生产出的维克斯机枪则是马克沁枪族中服役时间最久的一型机枪,该枪于20世纪初进入英军部队,拥有同马克沁机枪一样的4500码(4公里)极限射程和500发/分的射速。该枪性能十分可靠,1963年,在英国的约克郡曾进行过这样的一次测试,实验人员使用一把用马克沁机枪结构改造而来的维克斯机枪进行了一次不间断地连续射击实验,以此验证这种武器已经不再适合装备部队。这样的暴力测试持续进行了约一个礼拜,虽然结束后的维克斯机枪已经基本上处于散架状态,但在整个测试中该型机枪表现出的可靠稳定性还是令英国军方感到吃惊,因为它并非不符合实际使用标准。

德国则于1908年拥有了本国版本的马克沁机枪,这就是著名的MG08机枪,随后该枪在德军手中被广泛使用。相比于它的前辈,MG08进行了较大的革新,它运用了枪管短后座-导气式自动原理并使用肘节式起落闭锁,这样就避免了早期型号在击发时若出现卡壳等原因后,如果射手不松开扳机,整枪仍会继续工作直至250发弹链打空才停止的尴尬。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9

▲德制MG08重机枪

MG08有着3900码(3500米)的极限射程,同时由于其出色的性能使得其他国家也开始纷纷效仿。我国的金陵兵工厂就曾基于MG08逆向仿制并生产过一种名为民24型的重机枪,并作为重火力在抗日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10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11

▲笔者在八路军武乡纪念馆拍摄的金陵兵工厂产民24型重机枪原品,上面刻有寓意吉祥的佛教标志。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12

▲这张纪念平型关大捷的经典历史照片里,我八路军战士手里面拿的就是一挺民24重机枪

而同样搞过仿制的还有一战期间德国的死对头俄国人,他们用本国的马克沁机枪创新地生产出了PM M1910马克沁机枪,在1914年一战爆发后的东线战场和1919-1922年内战中都能看见它的身影。俄国人手里的M1910拥有700发/分的高射速,同时为了方便机动和提供给射手足够的防御,配备有一个护盾和两个小轮子。在历经多次射击试验后,他们最终决定为机枪配备7.62x54mm步枪弹。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13

▲苏联红军手里的一挺M1910马克沁机枪

当然,在研制出M1910机枪之前,俄国也同样也是马克机枪的忠实用户。在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沙皇手下的将军们就从海外的制造商那里一口气订购了450挺马克沁机枪以增强火力。

除了这些马克沁机枪的常规改进型号,马克沁机枪还有一种发射37mm炮弹的“砰砰炮”的改进型号,这种类似于后世的机炮类型的武器曾在南非爆发的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发挥出了良好的作战效能,其射程也和当年许多英军装备的小口径火炮不相上下。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14

▲可发射37mm口径弹药的海军版马克沁机炮

曾有很多著名的枪械设计师都表示马克沁机枪是一种划时代的枪支,对轻武器结构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而如今的马克沁武器公司则以生产AR-15突击步枪和它的配套零件为主要业务。在其官网上有这样一句口号:“回到设计台上去”,同时配有一幅以马克沁机枪和AR-15为主题的封绘。时至今日,AR-15突击步枪以性能优异而广受好评,但是没有比在那个自动枪械刚刚崭露头角的蒸汽朋克时代拥有一挺马克沁机枪更能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了。

改变战场的机枪,杀敌无数却饱受争议,抗战时我军为数不多重武器 - 15

▲目前马克沁公司的官网首页封绘,一挺马克沁机枪和一把AR-15并排放在一起,可能是意寓一种传承吧。

关键词: 军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