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22.4°C-27.0°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2018-03-29 来源: 国历君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

整理 | 国历君

1968年3月28日,英文版《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出生,如果今天她还活着,才刚满50岁。

2014年1月16日,日军最后一个投降的鬼子小野田宽郎去世,终年92岁。

就在几天前,3月26日,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顾秀兰老人、马淑勤老人在病痛中离世。

受害者、良知者面对历史,所承受的,要比施害者更加沉重。

用生命书写真相

曾几何时,南京大屠杀一度在国际上鲜有人知。直到一本英文著作的出现,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才引起国外公众的注意。这本书就是《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作者张纯如,是一位年仅27岁的华裔女作家。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

《南京大屠杀》出版后的第7年,新闻头条再次出现她的名字,这次却令人痛心:张纯如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6岁。

她在遗言中说:“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3

张纯如

1968年,祖籍江苏淮安的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父母取名“纯如”,出自《论语》:“从之,纯如也”,寓意“和谐美好”。张纯如的祖父张铁军是抗日国军将领,父母都是毕业于哈佛的知识分子。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4

右一为童年的张纯如

张纯如从小就听母亲给她讲近代中国的历史,那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地方,曾差点让他们家破人亡。张纯如心想,有生之年一定要踏上那片故土,亲眼看一看祖辈流亡生息的地方。

拿到新闻系学士学位之后,张纯如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写作硕士。学生时代,她出版了自己第一部作品《蚕丝》,讲述了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人生。从此,她的写作激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5

张纯如和母亲在新书发布现场

当开始策划下一本书的选题时,她想起了曾经听妈妈讲过无数遍的中国的故事。

好的,就是它了。

从此,她开始留心一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素材。1994年,在加州的一个会议上,她偶然间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的影展。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6

那些真实得恐怖的黑白照片,令她绝望和窒息。回去之后,她赶紧查阅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但她发现二战后关于纳粹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却几乎找不到有关中国抗战的权威著作,对南京大屠杀更是知之甚少。

她不甘心:这段刻骨铭心的罪恶历史,不能就这样被除中国人以外的全世界遗忘了。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7

她说:“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在半世纪之后,没有人会关注,犯罪者甚至会说,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

从此,张纯如一头扎进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档案馆,反复核查、对比、总结、归档每一个史料,试图通过挖掘背后的故事,向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真相。在此期间,她发现了珍贵的《魏特琳日记》和《拉贝日记》。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8

张纯如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档案馆

“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魏特琳日记》节选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9

魏特琳女士和女学生们

“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拉贝日记》节选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0

约翰·拉贝

张纯如几乎是哭着读完他们的日记,她想象不出那是一场怎样的腥风血雨。1995年7月,27岁的张纯如飞往香港,坐上了去南京的火车。

到了南京,她四处走访,实地拍摄每一处屠杀遗址和掩埋地点,听不懂的方言她就录音回去整理,每天工作长达10个小时。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1

她找到当年大屠杀的幸存者,听他们讲述那一段血淋淋的历史,有时候极度的愤怒让她浑身颤抖,不得不停下敲键盘的手。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2

张纯如在大屠杀幸存者家中采访

经过严密的考察论证,她得到了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仅仅42天,南京城发生了集体屠杀28起,零散屠杀858起,强奸和轮奸20000余起,300000人被屠杀,平均1天就有近10000人死亡。

他们中有放下武器的士兵,而更多的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这场浩劫中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哪种暴行能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可人们只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却不知道发生在南京的这场屠杀。

母亲担心她的精神会难以承受,她给自己的母亲写信说:“我现在所承受的这些,与大屠杀中的那些遇难者的遭遇,完全无法比拟,作为一名作家,我要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在美国出版。书中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还有字里行间对战争的思考,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为其作序:

“这是60年来首次,有人让美国人知道这项战罪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国无数以英文写作的男性作家,或历史学者都没做到的事。”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3

那是很多美国人第一次详细了解南京大屠杀,不少美国本土作家阅读此书后倾力推荐。该书一个月就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被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并被翻译成15种语言全球发行。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4

她说:“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真相是没有政治倾向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5

她曾收到来自日本右翼分子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恐吓,有一次还在信封里倒出两枚子弹,这一切都让她身心俱疲。

即使如此,张纯如依然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完成了第三本书《华人在美国》。之后她的身体、精神每况愈下,两岁的儿子被诊断出孤独症。而她接下来以菲律宾二战为题材的新书,又是一个关于日本侵略者的噩梦。她向朋友坦言,此生再也不敢去日本了。

就这样,身负强烈的正义感的张纯如,在揭露真相的同时,付出了巨大代价。

她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打开旅馆电视,她看到的全是恐怖血腥的照片,还有战争中小孩子被残杀的景象,就像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地狱就在眼前。她还觉得窗外有人窥视自己,怀疑有人在房间里放了窃听器。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加州一段荒僻公路上饮弹自尽,结束了她36岁的年轻生命。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6

如今,她被安葬于加州的洛斯·阿图斯镇,一处叫“天堂之门”的墓园里。美国《侨报》在悼念她的文章中说:“她想撑起整个的天空,但她的战场无涯,敌人难数……,她牺牲了自己。”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7

最后一个投降的鬼子

小野田宽郎,是二战时期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军人。

1922年小野田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海南市,父亲是县议会会员,母亲是知识女性。

小野田兄弟四人除他之外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小野田年小时和他父亲闹矛盾,一堵气离家出走,来到中国汉口的田岛洋行打工。当时正是日军全面侵华时期,小野田就这样在中国过着奢侈的生活。

后来,小野田参加陆军,当上了特种兵,被派驻到菲律宾的卢邦岛。1944年12月17日,上司谷口义美少佐命令小野田在卢邦岛开展的游击战。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8

入伍时的小野田

谷口义美对小野田说:“我们撤退,但只是临时的。你们进山,用埋地雷、炸仓库的办法与敌人周旋。我禁止你自杀或者投降。三年、四年或者五年之后,我将回来。这个命令只有我才能取消。”

1945年2月28日,美军在卢邦岛登陆,大部分的日本士兵不是投降就是战死。小野田与岛田、小冢金七、赤津等三个日本兵一起隐入丛林,负隅顽抗。

很快,日本投降了。但任由美国、菲律宾如何广播,小野田等人固执地认定战争没有结束,美军在宣传骗人,他们在丛林深处继续战斗。再后来,小野田身边的3位战友1位投降2位战死, 只剩他了。日本政府派他的哥哥来劝降,他一概拒绝,说那是敌人的骗局。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74年。日本探险家铃木纪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曾给小野田下命令的那位少佐谷口义美。按事先约定,两个人终于见面了。身穿军服的谷口对小野田念了投降的命令。小野田从肩上拿下步枪,摇摇晃晃地向当地警察局走去。

至此,小野田已经在深山老林里做了三十年的野人战士。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19

小野田走出丛林

但是这三十年里,小野田的存在,成了卢邦岛居民的噩梦。

当年美军占领了小岛后,与小野田所在的小分队发生了几次小战斗,结果可想而知,小分队只剩下4个人——小野田、岛田、小塚、赤津。

无线机也没了,与日军失去了联络。为了向日军传达“我们还活着”,这4名士兵故意去骚扰当地住民,引起了菲律宾山岳部队的围剿。

当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时,为了躲避敌人,小野田每天背着20多公斤重的生活用品到处移动,过着野外生活。他会突然出现在村落,射杀农民,然后躲入山林。当地农民收割香蕉时,也会无端地被他残酷枪杀。

小野田在30年的战斗中,共打死打伤了130名菲律宾人,包括士兵、警察和平民,可谓血债累累。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0

小野田宽郎的投降现场

在接受长官谷口义美的投降命令后,身穿半旧日本军服的小野田到达卢邦岛菲律宾军基地,将军刀交给菲律宾军司令,深深地鞠了一躬后,郑重地把步枪放到地上,说:“我是少尉小野田。我奉上级的命令向你们投降。”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1

小野田投降

看起来,小野田似乎是个忠诚的军人,但所谓“忠诚”的背后是冷血。他曾大言不惭地对受降现场的人说:自己52岁了,如果活到60岁时,就会冒死突击雷达基地,以作“玉碎”。当人们再次告诉他战争早在1945年就结束了,他惊呆了!他问:“日本怎么会失败?”说罢失声痛哭。

鉴于小野田背了那么多命案,许多菲律宾人主张把他关进监狱,并绳之以法。由于日本政府出面斡旋,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赦免了他,允许已经52岁的小野田返回日本。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2

小野田乘机返回日本

回到日本后,小野田成了所谓日本“英雄”的象征。小野田参加许多活动,特别是日本右翼退伍军人的活动。每当典礼开始,旧军歌被唱起时,小野会激动到流泪。

但是,面对曾惨死在自己手下的无辜生命时,他毫无愧意,坚定地认为自己没错,不必为这些人的死亡负责。为此,他还写了自传《绝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战争》,一时成了畅销书。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3

小野田举着年轻时的照片,不知作何感想

后来,由于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日本生活,1975年,小野田在兄弟帮助下到了巴西,买了一个大农场并在那里定居。他开发了1200公顷土地,养了1800头牛,成了一名农场主。

移民巴西十年之后,他慢慢习惯了战后的文明,又返回了日本。

2014年1月16日,这位日军“最后的投降兵”小野田宽郎,因肺炎在东京的一家医院去世,终年92岁。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4

历史往往无情也有情。不是所有犯下罪行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在东京审判中,有多少甲级战犯逃脱了死刑,甚至能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而受害者及其后代,却仍在前赴后继的为这段历史发声,呼吁应有的公平。

命运有时就是如此荒唐,而勇敢的人选择去面对。

张纯如在写《南京大屠杀》一书时,不仅采访了被害者,也接触了施害者。那些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说,在当时,中国人被看作是最劣等的种族,不值得被当人看。

一个日本军人曾告诉张纯如:他被教导,除了天皇,任何人的生命都毫无意义……任务重于泰山,而自己的生命则轻于鸿毛。进入了中国之后,他们突然间拥有了比神还要大的权力。在南京,他们把过去几个月甚至一辈子所受的压抑,以不可遏制的暴力形式爆发出来。

把当初的暴行,推给了军国主义,也许这就是他们为何能安心度过余生的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二战后的日本从未对这段历史进行过真正的反思。

张纯如穷尽一生为遇难者泣血呼号,从来不是为了挑起仇恨,她只是坚信,只有铭记家国的历史,才能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5

张纯如的青铜雕像被安放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整理自:

益美君:“张纯如 | 她揭露了南京大屠杀!却饮弹自尽,这位华裔女作家用生命书写了历史真相”,益美传媒(ID:YeeMedia)

为道日损,“最后投降的那个鬼子兵,告诉你日本人有多疯狂”,微信公众号“冷热军事史”(ID:militaryhistory)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6

长按图片,支持国历君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欢迎转发朋友圈。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7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8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29

她用生命书写了南京大屠杀,那个最后投降的鬼子却高寿而死 - 30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