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7日 8.6°C-14.3°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2018-03-14 来源: 震江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1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至朋友圈。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摒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恽代英《狱中诗》

学堂里的“奇男儿”

1895年8月12日,恽代英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世家,而他的祖籍是江苏省常州市小河镇石桥恽家村,因为恽代英的爷爷恽元复是晚清赫赫有名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高级幕僚,所以恽家才在湖北武昌定居下来。入新式学堂之前,他在家熟读了四年开蒙之书及四书五经。恽代英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的,从小就勤奋好学,文才出众,被国文老师誉为“奇男儿”。但其时,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内忧外患相互交织,社会危机日益深重。残酷的社会现实大大激发了少年恽代英的爱国热情。他勤奋好学、奋发刻苦、积极进取,14岁时便阅读了《纲鉴易知录》《饮冰室文集》等书,深为谭嗣同、梁启超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并经常以谭嗣同的狱中遗诗“我自横刀向天笑”自勉。

1913年,恽代英进入武昌中华大学学习。在这期间,恽代英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他还先后主编并指导《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新声》《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等十多种有影响的报刊,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2

恽代英

1914年恽代英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他的第一篇政论文章《义务论》,在该文中,他对帝国主义打着“文明”的幌子行侵略之实的野蛮行为进行猛烈的鞭笞。“夫今世所谓文明者,巨大之军舰也,猛烈之炸弹也,一切不可防御之战斗品也,凡此者皆仅以屠戮人类而著名。”这篇论文以鲜明的立场、独树一帜的论点和雄辩的论证表达了他强烈关注现实的态度和对中国落后根本原因的思索。

随着视野的开阔,知识的积累,恽代英开始对传统的习俗、信仰和社会规范表示怀疑。1917年,恽代英在《我之人生观》中提出,人生之目的在于“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恽代英不是一个空谈家,他组织了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进步团体“互助社”。这是一个注重个人修养的小团体,其章程规定了“不谈个人得失”的道德规范。1920年初,恽代英又发起组织利群书社作为试验新生活的基地。

寻求“光明之灯”

恽代英认为,正确的信仰是“引人向上”、催人奋发的动力,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光明之灯”。1922年,他对一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说:“目前,摆在青年面前的中心问题是,青年向何处去?孙中山有孙中山的道路,无政府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的道路,胡适派、国学派有他们的道路,共产主义派也有自己的道路。议论纷纭,主张繁多,大约总有二十多种吧。一个青年要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不是简单的事。你们认为社会主义比较好,自己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你们这就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希望你们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走下去”。而他自己就是在走了一段弯路后,通过反复比较、反复辨析,才做出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早期恽代英从中国古代传统的善恶观中探索救国的途径。他将民主进步势力称为“善势力”,将西方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客以及富贵者统统斥为“恶势力”,“窃尝谓今日世界,最要之事,为善势力之养成”。1918年大学毕业后,他抱着救国的目的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他认为,拯救国家,必须养成善势力,而善势力的养成,在于改变社会风俗,“正风俗为救国唯一要事”,而教育则是正风俗的“一种手段”和“唯一切实的工具”。

1920年3月,风光一时的北京工读互助团在仅存三四个月后宣布解散。工读互助团的失败使恽代英深受震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参加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让他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20年3月,他撰文表示赞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且开始有了主张阶级斗争的倾向。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然果遇着显见政治活动或流血,为简捷有力的改造手段的时候,甚至于显见其为改造的独一无二不可逃避的手段的时候,亦没有不赞成取用政治活动或流血的手段的道理。”恽代英以自己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开始对自己曾经信仰的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互助团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他逐步认识到:“若我们一天天走受掠夺的路,却谈什么无政府主义,这只是割肉饲虎的左道,从井救人的诬说。”

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世界观进一步发生转变。“旧社会的罪恶,全是不良的经济制度所构成。舍改造经济制度,无由改造社会。”恽代英开始用唯物史观来观察、研究社会,力求寻找一条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弊端的正确道路。“群众集合起来的力量,是全世界没有可以对敌的”,“劳动者,集合起来,占优势的资本家,不能屈服”。自此,他开始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1923年恽代英被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10月20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正式创刊。恽代英任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周恩来称其为“革命青年的楷模”。郭沫若曾说:“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恽代英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当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除了革命家的身份外,恽代英为人称道的还有其超人的坚定意志且甘愿苦行,14岁起,恽代英就开始了“坚韧、刚毅、耐劳、茹苦的锻炼”,过着一种严格的有条理、有预算的自律生活,长期记录修身日记。1917年,恽代英更是以一种近乎“方程式的方式”管理个人生活,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他经常身穿长衫,脚着草鞋,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有人称他像“苦行僧”,并以印度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甘地”作为他的绰号。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3

恽代英(左后)与毛泽东等人在一起

1920年11月,恽代英应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章伯钧之聘担任该校教务主任。师生们前往码头相迎,恽代英却自己挑着行李先到了学校。结果,他的装束让校工错把他当“脚夫”拒之门外。在学校,恽代英每年除工资、稿费外,他还翻译外文书籍,收入还算可观,但他却甘贫乐道。茅盾曾在《记Y君》一文中形象地描绘了Y君的形象。Y君,正是恽代英。

曾经有人说过一句笑话:灰布大衫就是Y君的商标。五四时代在武昌听过Y君第一次演讲的青年们,后来在上海某大学的讲坛上又看到Y君时,首先感到亲切的,便是这件灰布大衫。这一件朴素的衣服已经成为他整个人格的一部分,这从不变换的服装又象征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始终如一的坚贞和苦干。将来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要是可能,Y君的这件灰布大衫是应当用尽方法找了来的。

这件灰布大衫是恽代英甘愿苦行、清贫乐道的典型象征,恽代英曾写道:“对于衣服,吾不喜华丽,每着丽服,心如有所不安⋯⋯吾对于衣服之理想,以整洁为上,若华丽则勿取。吾意将终不服绮罗。为衣,但取轻暖,适于卫生而已。”

“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恽代英在学校的同事巴叔海回忆,每授完课,恽代英就独自在房中撰稿,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他经常会忘记进餐的时间,等想起来赶到食堂的时候,卖饭的师傅早已离去。后来恽代英就跟同事巴叔海约定,每次该吃饭的时候,巴经过他的门前以敲打饭碗为号,以提醒他开饭时间已到。郑南宣回忆说:“凡是代英所主张所提倡的事情,他总是以身作则。他对我谈到墨子,说墨子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他就是以这种精神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种子。”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4

周恩来书恽代英《狱中诗》

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被捕,后转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虽然机智的恽代英抓破自己的面容并化名“王作林”成功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不过一位曾与恽代英一起坐牢当过国民党军官的黄埔学生说:“我们几个黄埔学生听其谈吐,已晓知他是恽先生了。假若指控出来便可以减刑领赏。但他们均互相密誓决不泄露,并在生活上尽力照顾恽先生。”

不幸的是,就在组织设法营救之时,他被叛徒出卖。蒋介石派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劝降却遭到恽代英的严厉斥责,王震南遂将其戴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因为不肯屈服,恽代英最终被送上刑场,临终前,他说:“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5

恽代英烈士雕像,立于其牺牲处

(参考资料:薛志清《恽代英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信仰考论》;徐焰《红家谱》;戴和杰、何剑芳《恽代英的清贫人生》;谢天开《恽代英:苦行的布道者》;纪录片《永远的恽代英》等)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6

长按图片,支持国历君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欢迎转发朋友圈。

【国家人文历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7

人物 | 他是中国革命的“苦行僧”,就义前愿身上的磷被做成洋火发光发热 - 8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3月下

点击图片购买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