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0日 15.8°C-18.6°C
澳元 : 人民币=4.6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2018-01-12 来源: 徐明军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1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至朋友圈。

今天是蔡元培诞辰150周年。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在许多人眼里,蔡元培是一位令人追怀的大学校长,其实,历史上的他,集传统士人与现代知识分子于一身,其角色承担与人生轨迹,实在不是眼下学界所追怀的干涩形象。作为晚清翰林,蔡元培临于激进与保守之境,处于传统与现代之中,毕生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其人生故事,远比现代教育史上的单一形象精彩有趣。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2

新婚后科场得意,“怪八股”中举

成名要趁早是不适合蔡元培的。但是在新婚大喜之后,他科场连捷。1885、 1888年,蔡元培两次去杭州应试,都不中。1889年4月,蔡元培与王昭女士结婚,婚后七日就应科试,竟然考取第一名。8月底应乡试,中第二十三名举人。1890年参加会试,中为贡士。

根据清制,由会试考中为贡士后,还要经过复试和殿试才能成为进士。因殿试朝考的名次以字写得好不好为标准,蔡元培自觉字写得不好,于是不待复试就匆忙回乡。直到两年之后的1892年才返回北京补复试。

但是,蔡元培听说张之洞当年殿试时就不拘格式,竟然被取为一甲第三名。所以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拘于格式。结果随便一写,真的被取为二甲进士。不久经过朝考,又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春,蔡元培参加散馆考试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这样,不满28岁的蔡元培科场得意,在科举之路上一帆风顺。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3

蔡元培与王昭

有趣的是,当时蔡元培参加科考的文章传诵一时,被称为“怪八股”。后来有好事者专门编《通雅集》,把蔡元培的“怪八股”作为压轴之作。一时模仿者多达数百人,可见影响所及。蔡元培自己说,当时是自己喜爱读龚自珍的文章,就故意模仿其风格,大量用周秦子书典故,用假借之字与倒句互文之法。没想到竟能乡试、会试连捷。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告诉蒋梦麟,说蔡元培在科场中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并把这篇文章交给考官,中了举人。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4

20世纪初,蔡元培像,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歃血暗杀团 秘制炸药

做了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在之后的几年当中,逐渐接触新学西学,并对维新派有所了解,但是维新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腐败使蔡元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4年,蔡元培促成浙江陶成章、徐锡麟两派革命党合作,被推为光复会会长。蔡元培闻望素隆,而短于策略,又好学,不耐人事烦扰,故经营数月,会务无大进展。渐渐地,光复会的革命事业,便转由徐锡麟和陶成章实际推动。

1905年上半年,何海樵介绍蔡元培参加暗杀团,图谋从暗杀入手,进行反清革命。刘师培、章士钊、陈独秀等后来也加入了暗杀团。他们在加入暗杀团之前,还要举行仪式,书写“黄帝神位”等字于纸上,将纸供上,杀一鸡,滴血于酒中,跪在地上宣誓,并饮鸡血酒。

蔡元培以当时爱国女校为暗杀团联络机关,并吸收爱国女学化学教员钟宪畅、俞子夷参加暗杀团。开始时,根据翻译的化学书籍学习制作氰酸毒药,制作成功后蔡元培让人找来一只猫做实验,只几滴,猫即中毒死。后来,蔡元培觉得还是使用炸药好些,随即开始研究炸药。据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在校长室玻璃柜里还陈列有当年制作的炸弹,这也许是他对这一段革命生涯的怀念和纪念。

对四万万人之代表,坚辞总长

蔡元培确是书生本色。在办学和秘密反清活动之余,他仍心怀游学欧洲之念。

1907年6月,顺天府尹孙宝琦出任驻德公使,于是蔡元培通过孙宝琦的弟弟孙宝瑄介绍,登门拜访孙宝琦,请求在使馆任一职员,以便留学。孙宝琦答应蔡元培要求,每月发津贴银三十两,不必任何种职务。到了德国之后,考虑到蔡的旅居经费不足,孙宝琦介绍他兼任唐绍仪之侄唐宝书、唐宝潮等四人的家庭教师,为其补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5

蔡元培于1908年在莱比锡大学深造,这张照片拍摄于蔡元培在德国时

1908-1911年,蔡元培入莱比锡大学,注册为哲学系学生,求学兴趣渐渐集中于美学方面。1911年10月13日,蔡元培从报纸上知道了武昌起义的消息。给孙中山写信,商议为革命军购炮之事。11月,陈其美发电报给蔡元培,促其归国。12月29日,蔡元培在南京出席临时大总统选举会议,公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当时,浙江军人将领自恃攻南京有功,对选举有异议。章太炎还挂了统一党的招牌,劝蔡元培去南京时与各省代表接洽,劝说他们推迟选举。当蔡元培把代表都主张选举孙中山的情况告诉章太炎时,章太炎告诉蔡元培,如果孙中山当选,组织政府,浙江人最好不要加入。

后来孙中山被选为总统,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力辞不成,去寓所整理行装,章太炎以浙人不参加内阁之约定为难,扣留蔡的行装。蔡元培答应去见孙中山,当面辞职,如果不能,就在报纸上宣布违约之罪。后来,蔡元培到南京见孙中山,请辞教育总长之职而不能,于是拟一广告,寄给章太炎弟子,备发表,但事后并未公诸报端。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6

1912年蔡元培与黄仲玉及其子女的合影。1900年,王昭因病去世,1902年,蔡元培与黄仲玉结婚

1912年2月8日,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提出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为民国教育方针。此后一个月间,蔡元培奉孙中山之命,担任迎袁专使赴京交涉。由次长景耀月代理教育部事务。景是同盟会员,想先入为主,开列数十人冠以司长、科长之名,想使这些人在政府北迁之后仍能占据位置。蔡元培回部以后,立即说服景,并将已发之委任状退回总统府。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胡汉民得知后颇不以为然,责怪蔡元培对本党老同志不肯特别提拔。以致后来有人托胡汉民介绍进入教育部时,胡汉民抱怨地说,“别部则可,教育部不能”。

蔡元培拟订的新教育方针,在袁世凯窃位以后,也成了一纸空文。他打算辞去教育总长一职,未获批准。7月2日,蔡元培与王宠惠、宋教仁、王正廷到总统府,向袁世凯当面辞职。袁恳切挽留,并对蔡元培说,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蔡答云: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辞职。

1914年,为拉拢利用辞职的蔡元培等社会名流,袁世凯汇款四千法郎,接济在法国游学的汪精卫、蔡元培等人。蔡等商定,汇款既不愿用,亦不便却,遂将其移作《学风》杂志印费。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1916年8月,蔡元培在法国收到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电报,敦请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自认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于是决定前往。据说孙中山认为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支持蔡元培到北京主持全国教育。后来,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提名蔡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会场中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认为蔡在北洋政府势力下出任校长,有依附军阀之嫌,一是批评蔡放纵学生,仇孝非孔。孙中山解释说,我知道他最清楚,故我有此处置。蔡在北方任务很重,因为北方政治环境关系,只提议他为候补委员,以使他不会因地位过高而不便工作。后来的事实证明,孙中山支持蔡出任北大校长,确实是远见卓识。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同日,就到前门外一家旅馆,访陈独秀,力邀其进北大,并聘其为文科学长。1917年初,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之后,积极邀请吴稚晖、汪精卫、李石曾等来校任教。吴、汪因故不来,李石曾欣然归国担任北大生物学教授。1月9日,北大开学,蔡向全校作《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由此开始,蔡元培在北大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开创了所谓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7

黎元洪签发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

蔡元培第一要改革的就是学生的学风。他设立研究所,提倡研究学理的兴趣;为培养学生正当的娱乐,北大还成立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音乐会、辩论会、武术会等各种有益于学生自治、独立的社团,甚至还有静坐会、体育研究会。

1918年8月,为商谈赴法勤工俭学之事,毛泽东、萧瑜等几个新民学会成员来到北京。毛泽东决定不去法国,在北京进行工读计划。毛泽东回忆说,“北京开销太大,非马上找到工作不可。我以前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伦理学老师杨昌济,在北大哲学系任教,我请他帮忙”。萧瑜等人写信给蔡元培,要求雇用一个无法赴法的同伴为校内清洁工人。蔡接信后,写信给李大钊,请他在图书馆为毛泽东安排一职,半工半读。工资不低,每月八块。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半年之久,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还积极参加哲学会和新闻研究会等社团活动。1919年10月16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式。蔡元培将听讲一年的证书发给陈公博等二十三人,将听讲半年的证书发给毛泽东等三十二人。

蔡元培进京,堪比十万雄师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蔡元培在成功营救被捕学生后,于5月9日辞职出京。5月10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决定,各校推出代表一名,齐至天津挽留蔡元培校长,希望当局“不要批准北京大学校长辞职,并切实慰留,保此教育一线之曙光,培国家后日之元气”。

在教育界纷纷挽留蔡元培的时候,北京大学内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国学教授黄侃对人说,“余与蔡孑民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北大教授在红楼二层一间教室开临时会议,挽留蔡校长。辜鸿铭也走上讲台,赞成挽留校长,说,校长就是我们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

在座的几位《新青年》同仁,因为辜鸿铭赞成挽留蔡校长,所以也没有人再来和他抬杠。蔡元培回京后,北京军阀与安福系开秘密会议,筹对付之策。内务总长、司法总长、京师警察总监发言激烈,谓“不可视蔡元培进京为一书生,当视为十万雄师,吾人不可以不以全副武装对付”。可见当时蔡元培影响之大与矛盾激化之程度。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8

1920年3月14日,蔡元培(左二)与胡适(右二)、李大钊(右一)、蒋梦麟(左一)在北京西山

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在北大一部分学生中比较活跃,有些学生提出了取消考试制度的要求。北大学生会主办的《北京大学学生周报》专门出过一期教育革命专号,主要讨论北大考试制度问题。专号里面的文章均主张彻底废除考试,取消一切考核和纪律,甚至主张小学、中学及各专门学校应和大学一律废除考试。蔡元培针对这种情况,承认考试有好多坏处,但认为合理的考试是必要的,并提出考试废除与否,以要不要证书为准,不要证书者废止考试,要证书者仍要参加考试。有些学生接受这个办法,自由听课不要文凭,也不参加考试。这些学生当中就包括朱谦之、缪金源等,一共17人。

1923年1月,为反对教育总长彭允彝,蔡元培辞职离京,再赴欧洲。1926年春,蔡元培返国,留在南方参加北伐事业,7月8日,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统计蔡元培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实际在校办事,五年有半。然而就是这短短几年,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可以这么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京大学,没有北京大学,就不会有五四新文化运动。

开创中国学术黄金十年

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民党内部纷争不已,作为国民党元老的蔡元培奔走多方,积极寻求和平解决政治纠纷的方案,蔡的政治活动在此时期异常活跃。

随着对蒋介石独裁专断的不满,其政治取向似有位移,与国民党左翼力量建立联系。据说宁粤内争时,陈铭枢、邓演达等中间势力有拥立蔡元培的计划。邓演达曾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队长、教育长,同黄埔学生关系密切。邓演达与陈铭枢计议好后,即同蔡元培联系,得到同意,蔡派其秘书杨铨到吉安陈铭枢军中密商。陈铭枢计划决定利用蒋要其出兵图粤的机会,占领东港和闽南一带,然后推蔡元培领衔,建立第三势力,控制整个局势。陈铭枢认为蔡元培有政治威望,邓演达有群众基础,自己拥有军事力量,三人合作,定能成功。无奈邓演达被捕,蒋介石在下野之前下令处决了他,这个计划也烟消云散了。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9

1933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中)与张静江(右三)、陈和铣(右二)、李石曾(左一)合影

晚年蔡元培辞去各职,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央研究院的创设,是蔡元培整顿北大之后进一步领导学术界向专门研究路途迈进的开始。

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胡愈之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10

1934年1月,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前,蔡元培出面安抚请愿抗日的爱国学生

此外,蔡元培还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创始成员联合全国各大高校校长、教授联合发表长篇声明,揭露日军蓄意毁灭中国教育机关的罪恶暴行,并组织救亡协会下设的国际宣传委员会扩大对外宣传,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抗战前十年间,民国学术研究在蔡元培的经营下,迎来了近代以来的黄金时代,其培养人才、学术救国的夙愿得以稍稍实现。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国内各主要党派和团体以及要人名流纷纷致电吊唁。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正如蔡元培自己所言:“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而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信念践行到了最后。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11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这里曾是苏联开发北极的奇迹,一场空难之后却逐渐沦为鬼城

Pyramiden,曾经美好而富足的开矿小镇,如今已经被遗弃,成为了一座「鬼城」。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12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乾隆的哥哥弘时真的是被雍正杀死的吗?

在一百三十余万字的雍正朝实录上,弘时及其死亡竟然不着一字,仿佛这个皇子根本就不存在,甚至连名字都不曾出现过一次。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13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埋下高平陵祸根?

司马懿并不是儒学大族,儒学大族与司马懿的合作出于无奈,而司马懿夺权后,也给儒学大族开了一个血腥的玩笑。

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徘徊于读书与救国之间的知识分子 - 14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