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7日 7.7°C-14.2°C
澳元 : 人民币=4.7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服务业扩张这五年值得担忧?

2017-10-13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财新网】(见习记者 任蕙兰)过去五年中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惊人。2012年服务业首次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1.6%,贡献了半壁江山。2016年服务业每100万元增加值吸纳的就业为9.1人,比制造业高1.6人。在就业成为“第一大民生”的背景下,吸纳大量就业的服务业受到特别关注。

很多专家认为,服务业发展目标是GDP比重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提出,服务业的扩张“值得担忧”。

在9月29日财新传媒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金融开放与服务业发展论坛”上,张军表示,服务业增长是制造业高度发展以后的派生产物,不能脱离工业化进程,盲目追求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将导致劳动生产率增加率下降,不利于经济复苏。

服务业受益于制造业溢出效应

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在80%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占GDP比重越高,吸纳大部分就业人口,服务业就业人员收入也越来越高。但收入提高是否可以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来解释?

“日本服务业从业者收入很高,一个清洁工也收入不菲,但在我看来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原因在于日本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服务业承接了制造业生产率提高的溢出效应。”张军说。随着制造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人们收入上升,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也随之上升。

因此他认为,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存在联动机制,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制造业,服务业的支撑在于整体收入提高,而整体收入提高要通过实现早期工业化进程。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政府执政重心从稳增长转为稳就业,因而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政策支持,促进服务业从2012年开始高速发展。

根据统计,每年有大约1500万人新进入劳动力市场。2014年总理李克强提出,每年要完成1000万新增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值从2014年开始往上提,至2016年连续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而近年制造业增速降幅大于整体经济增速降幅,吸纳就业能力也受到抑制,需要新的部门吸纳每年增量就业人员。新增就业者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服务业,2012年后服务业就业增长明显在加速。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几年服务业增长远远超过制造业。五六年以前,制造业还是我们创造就业最主要的行业。这不是一个正常经济增长的结果,有政策引导的原因。”

“看上去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在上升,其实服务业自身的增速也在下降,只是服务业下降比制造业慢,份额依然会上升。”张军指出。

随着制造业下滑,人们工资涨幅放缓,自然会影响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所以在经济下行时,服务业并不见得是异军突起,好像可以扭转乾坤的一个行业,依然会受到制造业下滑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降低

张军分析,通常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服务业,随着制造业收缩,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人力资源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整体劳动生产率在下降。

近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3%,2016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在6.4%。在2012年之前的十年,中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增加率在8%-9%。也就是说,随着服务业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中国整体劳动生产率增幅是在下降。

“服务业不断提高在GDP当中的占比,这是一个总体发展的方向。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在朝这个方向走的过程中,意味着我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会持续放缓。”

以印度为例,2016年印度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3.8%,略高于中国,但印度2016年GDP总量仅为中国1/4不到。印度此前过早提出“去工业化”,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制造业发展不足,资源转向了生产率低的服务业,尽管服务业可以吸纳更多就业,但印度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张军指出,“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是持续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一个工业化过程的结果。我们学发达国家经验的时候往往会倒过来,觉得美国服务业占比80%,我们现在只有50%,我们要尽快缩小占比差距,往往会拔苗助长,把资源都放到服务业上,反而放慢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拉开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外,附加值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高端服务业很难短期发展起来,所以很多地方只能发展低端服务业,吸纳就业,进一步拉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服务业就业确是在持续增加,但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改善,这五六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其实在恶化,还是在持续恶化。”张军提出,中国需要对服务业的发展政策有一些反思。■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