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9日 6.7°C-13.2°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洋人掌握中国经济命脉近5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预言中国必强

2017-04-09 来源: 煮酒说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11年9月20日,一个老人病逝于英国白金汉郡麻罗镇。参加他简单的葬礼的,只有他的亲属和中国海关的官员、中国驻英使臣。而他去世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国各地海关都为他举行了悼念活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还为他举办了较大规模的宗教悼念活动。他是谁?他就是中国海关总署第二任关长、英国人赫德爵士。

一洋人掌握中国经济命脉近5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预言中国必强 - 1

1835年2月20日,赫德出生于北爱尔兰阿尔马郡波塔唐镇,他家经营着一间很小的酒店。赫德十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经过两年预科直接生入高中,1850年,15岁的赫德便考入北爱尔兰最高学府皇后学院。1852年,在大学读书的赫德听了一次关于东方中国的讲座,神秘的东方世界差一点使他放弃学业,加入传教士的队伍前往东方。但从此,他就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他隐约感觉在那遥远的东方,或许是他施展才华,获取成功,实现贵族梦想的地方。1854年赫德大学毕业,英国外交部来到学校招收到中国和日本工作的领事馆人员,赫德毫不犹豫的报名,并因其成绩优秀而免试录用。19岁的赫德辞别了送行的亲人,毅然登上驶往中国的轮船,于1854年7月25日抵达香港,在香港学习中国语言,了解国情民情。10月到达宁波,在英国领事馆当了一名见习翻译。

宁波虽然第一批被辟为通商口岸,但发展缓慢,领事馆只有三人,较为清闲。勤奋的赫德在这段时间里,每天用六七个小时的时间,拼命学习汉语,学习《论语》、《孟子》、《诗经》,通读《红楼梦》,于是他不但汉语水平有飞快的进步,同时也接受了许多儒家的思想,使他学会了以隐忍中庸、平和勤奋的方式与中国官员打交道,这是他在中国辉煌几十年的关键所在。在这一期间,他还开始了他的初恋,一个叫阿玉的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1858年3月,赫德被调往英国驻广州领事馆,任二等助理及二等翻译,这年底,赫德和阿玉的长女安娜出生。他在广州领事馆的工作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和中国官员的认可。然而,他依然谨慎的等待他的机会。不久,一个在中国海关任职的机会出现了。

海关,中国自古有之,海关一词的出现源于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清政府首次以“海关”命名,先后在广州设置了粤海关,在厦门设置了闽海关,在宁波设置了浙海关、在上海设置了江海关等四个海关。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国际贸易骤然增加,旧海关从功能到制度到人事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形式,且效率低下贪污腐败。列强也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以强权利诱接管了江海关,建立了由英国人掌管的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海关,1859年,又依据《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清政府总税务司,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海关总署的建立,而英国人李泰国就是中国海关总署的第一任关长。

李泰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组粤海关,赫德敏锐的捕捉到这一信息,他立即给李泰国写了一封类似自荐信一样的调查报告,并且毅然的向领事馆提交了辞职申请。1859年10月,赫德任职粤海关副税务司。从此,他踏上了通往他人生辉煌顶点的跑道。

由于李泰国的傲慢自负和擅离职守,赫德于1861年3月,代理总税务司。随即他展开了他的工作和调查。他要努力工作着,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刻,他要建立各种业绩,以赢得人们的信任,以施展个人的才华;同时,他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以使其能够在不久与总理衙门议事时,提出中肯而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于是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东南沿海的每一个开放口岸。

1861年6月,赫德来到北京,他在北上途中的日记里写到,“我必须时刻牢记,海关是中国衙门,而非外国机关。既然如此,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围绕中国的利益开展工作,避免得罪中国,或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他于6月6日在总理衙门第一次见到恭亲王,此后被连续召见多次。赫德耐心小心的向恭亲王和其他人讲解有关财政税收和海关方面的知识,呈交了九份书面报告,内容涉及长江沿岸外国商品征税、外国商船载运土货往来、子口税、外国鸦片走私、商税轻重关系、高薪养廉杜绝贪腐等方面,全是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之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并大多被采纳或经征求意见后施行。

在这短短的25天时间里,赫德赢得了总理衙门大多数人的好感和信任,恭亲王说:“如果我们有一百个赫德,我们的事情就好办了。”恭亲王搂着赫德的肩膀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的赫德”。

1861年7月1日,赫德离开北京到达天津,在天津住了两个月,建立了天津和烟台海关,随后赫德马不停蹄的南下汉口、九江、镇江、宁波、福州等地,办理开关建关事宜。1861年到1863年,凭借赫德的努力工作,先后建立了十个海关。同时他还建立了同意的各海关征税手续和行政管理体制,制订了季度、年终统计报表、罚金与充公货物货物帐目、征收子口税方案、制定了免重复征税章程、制定了执照、存票章程、长江贸易章程,规定海关全部税收上报中央,海关人员领取固定薪金,严惩贪污税款,严惩偷税走私。随着新海关的增加和税收管理的加强,海关的税收额逐年增加,获得了清政府的赞许。

一洋人掌握中国经济命脉近5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预言中国必强 - 2

赫德与清廷官员合影

1863年11月15日,由于阿思本舰队风波,清政府将李泰国解职,同时下达命令,任命赫德为总税务司,从此,年仅二十八岁的英国人赫德成为中国海关第二任总关长,并长达四十八年,直到病逝方才卸任。

赫德是一个非常谨慎低调的人,他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在心里,他也是非常激动的,他在日记中写到:“我的生活一直很顺利,还不到29岁,已经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了”“现在,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中国作官。”

他的目标非常远大,他想引导中国人对外国人产生良好的感情,并保持和平;他要查明西方文明对中国最有益的产品是什么,并且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些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对中国实现强盛目标的良好愿望,他写道:“清政府要存在就必须做到:一定要争取强盛,一定要中央集权------要想强盛就一定要改变其税收,为了使税收改革卓有成效,必须用支付高薪的方法使官员们保持廉洁。”

赫德归纳了自己作为中国高级雇员,应该为清政府做的八件大事,而这八件大事其实不仅限于其负责的海关工作。1。使海关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是他的本分);2。劝说清政府建立一支小型舰队(建立现代海军);3。劝说总理衙门在北京保留四个营的士兵,由外国人训练指挥(建立现代陆军);4。促使清政府向欧洲派遣使臣(进一步对外开放);5。发展中国的采矿业和通讯业(发展实业、创建通讯业);6。采用轮船和汽船贸易(建立现代航运业以发展贸易);7。翻译外国实用、有意的著作(文化的开放);8。高薪养廉保持政府的清廉(行政管理廉政建设)。这些主张,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他这个中国官员的良苦用心。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国家发改委应该具有的思想、制定的计划和实施的工作,而赫德当时就已经起到了一个清政府发改委的职能。

赫德上任以后,其工作勤奋而忘我,由于过分繁忙,他给自己特意制作了一个站立工作台,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每天的工作必须完成,从不拖到明天。他的管理是严格的,平等对待各国职员,发现贪污舞弊行为立即开除,同时由于下属过失造成的亏空,他自己出钱弥补。其公私分明,帐目清楚。

1869年11月,赫德颁行的《中国海关管理总章程》,是近代中国海关建立系统人事管理制度的最基础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海关最早具有相对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由于他采用近代资本主义方式建立的一套海关制度,具有当时的先进理念,很快摒除了旧海关效率低下、无章可循和贪污索贿的陋习,从而强化了海关职能;促进了关员廉洁尽职;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海关外部形象。关税征收数量不断增加,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政府对赫德对海关的信任与依赖与日俱增。

为了航运船只的安全,进出港口船只的安全和指示,在赫德的任上开创了领水员制度(就是现在的领航员),开创性的建设了灯塔、浮标和信标等港口及海域的航运设施。设立了理船厅,相当于现在的办税大厅。1894年,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中国海面辽阔,港汊纷歧,海岸绵延万余里。经总税务司历年的建设,设立了警船、灯塔、浮桩等二百六十余处。自设置灯塔后,往来船只即遇风暴,不致迷向触礁,于水师行驶、商船人货获益非浅。现在我巡视海军,顺便考察北洋各处灯塔、船桩,感觉非常合理。赫德尽心筹划,努力工作,应该给予奖赏。从这个评介我们不难看出赫德对于中国航运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与此同时,赫德还在各海关设立“测候所”,建立了一个现代意义的气象预报体系,为海关和地方提供气象服务。这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气象台,而这个“测候所”在测量海区水道方面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的规定,各国信件改由清政府总理衙门代办。1866年开始,按照总理衙门的要求,各国信件交由海关总税务司署兼办,海关开始设立邮务处。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在海关设立“送信官局”,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开始在天津、北京、烟台、牛庄(今营口)、上海5处设立海关书信馆;1878年3月9日,赫德指派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德国人),以天津为中心,开始实施海关试办中国近代统一邮政的计划,这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端。于是,第一个邮政公告、第一部邮政章程、第一套邮票、第一个正式邮政机构、第一张邮政资费表、第一条旱班邮路相继在天津问世。1896年3月20日清政府设立“大清邮政官局”,并任命赫德出任中国第一任总邮政司。这也就是每年的3月20日成为中国“邮政日”的由来,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赫德对中国邮政事业的贡献。

赫德任总税务司后,利用他的权利,接管了苟延残喘的同文馆,有赫德,才有丁韪良,才有日后的北京大学。也可以说赫德是北京大学的缔造者之一。他为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赫德是个小提琴手,甚至自己出钱在天津举办了一个私人乐队,而这支乐队居然是中国第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西洋乐队。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当然也是中国崛起的标志之一,但他本身就是开放的产物,是开放的途径。世界博览会在一百多年前叫做万国赛奇会,中国于1867年和1878年两次参加巴黎博览会、1873年参加维也纳博览会,都是总理衙门委托总税务司操持,也就是由赫德代表中国政府组织领导这项事务。他是自始至终力促中国对外开放的人,并且他身体力行帮助中国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对于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了解世界,对于世界了解中国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军火方面,赫德上任伊始就力劝清政府购买军火建立现代陆海军,但是一直到1874年日本入侵我国台湾,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并赔款开始,请政府才认识到西方武器的重要性。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采购活动。赫德与他所领导的大清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立刻就积极投入其中。赫德与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作为中国代理人与英国厂商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并在以后许多年里为清政府购买了大量军火和军舰。当金登干向赫德报告说收到了佣金和回扣,并建议用于公务时,被赫德制止,赫德指示金登干对厂商表示:要使中国政府得到好处,我个人不想要任何佣金。赫德为创建中国现代海军陆军也做了大量工作。

在外交上,他参与了几乎所有中国与列强的谈判和斡旋,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今天的学者认识不一,此小文也不容探究,那些还认为赫德是侵略者的人们,看看赫德在1895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1900年又是怎么说的,怎么预言的,就应该知道,他是“我们的赫德”。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在中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总理衙门召见赫德,请以外交手段阻止日本进一步入侵。赫德遂于9月30日致电英国政府,请求立即干预。10月5日6日连续发了三个电报,强调战争的性质是日本侵略,清政府考虑战争对本国和国际都有损害,愿意立即结束战争。英国政府电问赫德是否愿意赔款和割让台湾。赫德回电:“割让台湾完全不可能,赔款几乎同样是办不到的。真不幸,英国政府竟然想的得出来?”

赫德对于造成败局的原因也是痛心疾首,他在一封信中写道:“这个政府现在认识了当前的局势,看出了那位大总督(指李鸿章)怎样贻误了建立陆军和海军的机会,还要挣大眼睛认识到廉洁也是朝廷本身应遵循的原则,例如,最近十年来,每年都给海军衙门拨去一笔巨款,现在还应当剩下3600万两,可是你瞧,他们说连一个子也没有了,都拿给慈禧太后任意支用去满足她的那些无谓的奢靡了。”

赫德很忧愁,他的胡须白了许多,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其实不是一下子,是好几十下子,自从大学毕业来到中国,他来到中国超过四十年了,他为中国海关工作已经三十六年了,他的妻子孩子离开他、他独自一个人在为中国忘我的工作也有二十好几年了,他能不老吗?他为什么不回到他的家乡,回到那繁荣富强的英国,与他的老婆孩子团聚呢?他为什么非得待在这支离破碎的泥泞中,为了那些鼻子眼儿跟自己都不一样的人而愁白了胡子呢?告诉你为了什么,就因为他是“我们的赫德。”

赫德考虑了许多问题,他认为正义在中国,但正义救不了中国,中国缺乏的是实力;日本缺乏正义,却拥有实力,可以为所欲为。这个世界是强权的世界,下个世纪的远东将变得非常可怕。在他说出这句话以后的半个世纪里,日本的流氓行径,被赫德不幸而言中了。赫德准确的预测了二十世纪日本给世界造成的巨大灾难,他是一个预言家。

1900年5月,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赫德在恐慌和焦虑中,非常理智的看出了列强的阴谋,他们有的恫吓有的怂恿,其实都想趁机捞取好处。列强在“玩牌”,而中国政府却看不明白。赫德还看出义和团可能受到了政府官员的操纵。6月13日,赫德的住宅被大火化为灰烬,一职员拼命将他的日记抢救出来。赫德逃到英国使馆,与外界失去联系。总税务司署也化为灰烬,于是人们以为赫德已经死亡,英国《泰晤士报》甚至刊登了赫德死亡的消息。然而赫德没有死,他正在英国驻中国大使馆里无事可做。赫德是个工作狂,一生都在勤奋而忘我的工作着,只有现在,被困在使馆里的这56天无事可做,是他难得的清闲。然而,我们的赫德,却为了中国的命运不肯拥有这无事可做的日子,他奋笔疾书,为中国呐喊。他写了三篇文章,分别是《北京使馆:一次全国性的暴动和国际插曲》、《中国和他的对外贸易》、《中国与重建》。

当时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晋陕,欧洲一片“黄祸论”“瓜分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认为,中国在二十世纪要崛起,而崛起的中国将重演元蒙大帝国的历史。所以,只有瓜分中国,才能防止黄祸的出现。在这危机时刻,我们的赫德站出来了,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00年11月的《双周评论》;第二篇发表于1901年的《北美周报》;第三篇发表于1901年的《双周评论》。由于赫德文章的发表,舆论哗然,真相毕露,赫德的观点,有理有论,正义严词。才使中国免遭瓜分。

赫德指出,摆在西方列强面前处理中国问题的方案有三种:瓜分中国,改朝换代和继续维持清朝统治。

他说,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的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那样一来,就会连年暴动,即使平静也是爆发前的准备,而突然的暴动会在各地发生,表现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这种做法,作为一项正义、公平、博爱的问题来看,每一个不报偏见的人都一定会声明反对。

他还说,如果同盟各国扶植一个新皇帝,他一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他一定是由外国的刺刀支持的,而这种支持会遭到这个黑发种族的每一个成员的轻视,一旦失去外国人的支持,新皇帝的一切将永远消失。

那么,就只有维持这个王朝一个方案,这个王朝还没有衰老,它的命令通行于全国,承认它,是最容易达成一致的办法,也是让中国恢复安宁的最简捷的办法。

赫德分析了事件的原委,他认为:德国强行占领胶州湾,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中国人民以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予以反抗。已经发生的事情乃是以前的行为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欧洲已经伤害了中国。无论如何,外国人绝不能期望永远保持他们的治外法权地位以及中国被迫让与的那些通商条件。至于说到将来,必须承认,迄今为止中国人作为军人并没有放出光彩;但是,他们之中有的是勇敢人,并且还在增加。“如果今天的中国在6月19日毫不踌躇的向十几个条约国家挑了战,那么100年以后的中国这样做的可能性会少吗?当然根据常识中国也不至于采取侵略政策和走极端,但是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而目前引起注意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于将来的暗示。”

赫德说:这个民族已经酣睡了很久,但是最后她终于醒了过来。“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把外国人赶出去!”已经是每一个中国人被激起的情感。

我们不得不承认,赫德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了,随后出现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某种意义的义和团运动的继续,他们无不从义和团运动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

赫德更进一步预言: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华民族既不是一个惯于侵略的民族,也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忍受被侵略的民族。“两千万或两千万以上武装起来,经过操练,又受爱国动机所激励的团民,将使外国人不可能再在中国住下去,将从外国人那里取回从中国取走的每一样东西,将加重地报复旧日的怨恨,将把中国的国旗和中国的武器带到许许多多现在连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去。”“50年以后,就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听从中国政府的号召,这一点是丝毫不容质疑的!”

这简直也太神奇了,50年以后,不就是诞生了一个新中国吗!

赫德真是太神奇了。可是,还没有完呢,赫德作出了最伟大的预言,他说:“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他居然预见了今天、在公元2000年后中国的崛起,预见了中国在21世纪里的伟大复兴。

1908年4月13日上午,北京火车站,赫德要走了。清政府外交部、税务处的官员来了,各国使馆的代表来了,更多的是他的老部下,海关的官员们。乐队,包括他的私人乐队奏响中西乐曲,最后一曲,《友谊地久天长》,赫德面容憔悴,他极力打起精神与送行者一一道别。火车开动了,部下朋友们热泪盈眶,赫德眼中流露出的是无限的惆怅,别了,中国;别了,东方。

1911年9月20日,赫德走完了人生旅途;20天后,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赫德对于大清王朝是这么预言的:听任现在这个王朝保持其现状,让中国人民自己感到对它的委托已经满期时去自行对付它。现在,赫德的这个预言首先应验了,中国人民觉得对大清王朝的委托届满了。大清王朝没有了,海关还在,人们没有忘记赫德。

1914年5月25日,在上海外滩的海关大厦广场,举行了盛大的赫德铜像揭幕仪式。政府要员、海关官员、各国领事、社会名流参加仪式。当红绸滑落,铜像露出真容:双手背后、大衣敞开、低头沉思、表情含而不露,表达了赫德谦恭、谨慎、隐忍和顽强的性格特征。九英尺的铜像安放在巨大的花岗岩底座上,底座正面是哈佛大学校长爱利额撰写的铭文;北面是墨丘利行走在地球上的图画,象征着赫德在中国开创的邮政事业;南面是手持灯具的妇女,象征着赫德在中国开创的导航事业;背面是赫德获得的各种荣誉。

一洋人掌握中国经济命脉近5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预言中国必强 - 3

曾经矗立在上海的赫德像

不知道是赫德得罪了日本人,还是日本人不愿意听到赫德的预言,1942年,赫德铜像在外滩海关广场站立了二十八年后,被日本人炸毁了。令日本人遗憾的是,赫德的预言已经做完了;更让那些日本人无可奈何的是,赫德的预言,正在实现。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