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7日 15.9°C-18.8°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尚未续签,美国担心什么?(图)

1个月前 来源: 美国之音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有效期到期,至今尚未续签或延长。分析人士表示,此协定涉及的范围广泛,要全然终止不容易,比较有可能的发展是对于协定进行重大调整与重新谈判,而这也可能会连动影响到美中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工智能(AI)对话机制的建立。

《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尚未续签,美国担心什么?(图) - 1

资料照片: 2022年2月11日位于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的美光科技

分析人士还说,如果该协议终止,对美中双方都不利,尤其对中国的损伤更大。

已有45年历史的《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在2月27日到期,但截至目前为止,双方尚未续签或延长。该协定是在1979年1月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是美中建交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正式合作协定,确立了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框架,也是帮助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该协定的重要性在于发展出非常广泛的美中科技合作生态系统,包括农业、能源、太空、卫生、环境、地球科学和工程、教育等领域,并且不只有人才与技术的交流,更包括大学、公司、专业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

大约每5年续签一次的《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原本在2023年8月27日就已经到期,上一次续签是在2018年。去年8月,两国政府决定延长6个月再谈判。但到现在已经3月了,双方还是没有动作。

美中关系转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李明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主要是从官方机制的角度让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有了法律基础,为双方在各行各业的交流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是过去几十年来美中关系不断发展、不断加强的一个重要面向。

“现在针对这个协定发生的这些变故,主要就是因为美中关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李明江说 。

他表示,过去美中能有这样的科技合作协定,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执行,是因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根基是“接触”,但现在美国把两国关系定义为“战略竞争”,并在高科技或一些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与打压,正是这种美中关系大背景的变化,才会给美中科技协定带来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他说,其次,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中国在科技方面迎头赶上美国,甚至超越美国,所以它利用各种方式,包括出口管制、制裁,也包括可能缩小科技协定交流渠道等方式,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科技进步的目标。

一些分析人士说,当前美中之间的互信十分薄弱与不足,加上中国崛起,已非当初1980年代或1990年代的中国,是美国尚不续签的主要原因。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一逵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在《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合作中,中方会限制美方研究人员对某些在中国领域进入与使用的权限,在数据分享与实验结果的公布上似乎也会打折扣,甚至在某些美方资助的研究项目上,也会拒绝美方研究人员的访问。而该协定虽也能让中国的人才赴美学习,提供资金让中国发展其基础科学实力,但有研究显示,在2017年,美国发现中国提出的400多项专利都与协定当中的合作项目有关,并且这些专利甚至都已商业化,但美方并未从中获利。

杨一逵说:“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在科技合作中并非完全值得信赖的伙伴。再来美方也认为说,中国正利用这个《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平台与机会迎头赶上美国。”

干净能源竞争

杨一逵认为,另外一个让美方考量的重点是在该协定下,美中自2009年11月开始合作的干净能源计划。因为美方有专家认为,这个计划铺垫了中国目前在干净能源与电动车电池上强势的领先实力。中国目前控制着全球41%的钴矿开采和半数以上的锂矿开采。有业者估计,到2030年时,中国的电池产量将是其他国家总合的两倍多。

他说,换言之,中国已经改变,中国的能力以及对科技的研究和技术的获得,不但已非昔日的中国,而且更具侵略性与扩张性。

加强有效监督

杨一逵说:“这样的发展就是《美中科技合作协定》没有预料也没有应对的面向,所以当前美方认为,这样的协定需要进一步修正,可能需要被赋予更有效的监督手段,防止关键技术的外流以及窃取。”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背景来自于美国当时希望能实施联合中国、制约苏联的“联中制苏”战略。但因为中国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在科学研究和知识传递方面非常落后,所以美国在很多科研方面资助中国,试图把中国“撑”起来,才有办法去“联中制苏”。因此,《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对中国近40年来的进步成长扮演关键性角色。

分析人士说,该协议当时签署的动机是让中国融入国际科学界,帮助中国改革开放。但中国现在“撑”起来了,用的却是窃取西方大量知识财产权的方式,应用在自身的军事科技和商业上,让美国及其盟友感到愤怒。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安全倡议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博伊德(Iain Boyd)曾对美国之音说,如果美国拒绝签署这个协定,就是向中国和全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受够了中国盗窃知识财产权,并且会认真公开对抗这种行为。他说,这基本上反映了拜登政府最终不可能续签《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不是个体的想法,而是基本上反映了美国人的想法。

政治考量?

不过,罗庆生说:“我觉得基本上他们应该会继续签下去,这个可能性是比较高的,因为续签与否,它其实是一个政治性的考量 ”

他表示,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在美中对抗下,拜登如果对中国示软、示好,在选票上会比较吃亏,也容易给对手找到攻击把柄,所以目前的政治氛围并不适宜对中国表达友善。

但他也说,如果这项协定真地终止的话,对美国不见得比较好,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研究成果到达什么程度,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对美国是不利的。就好比二战时期的“曼哈顿计划”,爱因斯坦领衔写信给美国总统,担心德国可能会比美国早一步发展出原子弹一样,“这个基础就在于科学家们互相了解彼此的科研进展”。

罗庆生说:“如果说你缺乏这样的了解的话,也许中国大陆会发展出什么黑科技你都不知道的,一旦在真正发生出问题的时候,你会大吃一惊。”

寒蝉效应

他还说,虽然即便这项协议终止,并不代表美中双方就不能进行合作交流。但少了很多官方常态化、制度性的安排,确实会减少很多交流往来,尤其会对科研人员产生一种“寒蝉效应”,担心“政治不正确”,从而阻止了双方共同创造科研成就的机会。他认为,毕竟科学是“人类”层级,远高过“国家”层级。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一逵说,《美中科技合作协定》涉及的范围广泛,要全然终止不容易。比较有可能的发展是对于协定进行重大调整与重新谈判,同时美方将深化与欧洲、日本与台湾等理念相近国家的科技合作,来共同面对中国的挑战。

他并认为,当前《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谈判可能会连动到美中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工智能(AI)对话机制的建立。

连动AI对话机制建立

他说,2023年11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习近平在旧金山会面时,共同提出建立AI政府间对话机制的必要性。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今年2月也提及,美中的AI对话机制将在今年春季启动,时间点差不多就在现在。

杨一逵表示,从美方的角度来说,与中国保持AI科技发展的对话,有助于理解中共解放军对于结合AI与击杀链的尝试,以及其他AI的军事化用途。目前看来,美中双方都期待可以在AI的数据分享、发展安全,以及使用标准上能够有一个合作的对话机制与框架。

因此,杨一逵说:“我认为美中的科技竞争会持续,但这不表示美中两国在其他非关军事与国安的科技合作面向不能找到有共同利益的标的。至于在AI的领域,两国势必需要建立护栏,以及可以共同自我克制的对话机制。”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海外版3月4日发表《续签美中贸易协定需要理性思维》。早前美国国务院说,谈判仍在继续。这显示双方并未放弃,仍致力于继续交换意见。

续签不影响制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李明江表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如果终止,对两国都没有好处,但中国的损失会更大,因为事实就是美国在科技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然一但终止,对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气候变迁,或环境保护等问题上将造成不利影响。

李明江强调,《美中科技合作协定》体现了现在美中关系负面发展的一个表象,但更实质性的是美国针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具体制裁政策,而这些制裁政策其实跟这项科技协定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即便这项科技协定在经过修改后续签了,美国对于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打压还是会持续,因为这是美国当前处理跟中国关系总体战略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部分脱钩的一个体现。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澳洲1比1奢侈品
澳洲1比1奢侈品 1个月前 回复
中国留学生偷走了美国杜克大学几十年积累的隐身技术。该留学生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却拒绝与自己的美国导师分享。导师此时才如梦初醒。合作哪来的双赢?
AmberLiu
AmberLiu 1个月前 回复
不签,坚决不签!再也不养白眼狼**!
陈淑华Csh_
陈淑华Csh_ 1个月前 回复
和纳粹俄国,北朝鲜伊朗签呗
Eden
Eden 1个月前 回复
一个开放的社会和一个独裁,封闭的社会合作,只有被偷窃(如所有的现在的科学技术),被压制(如拒绝FB,谷歌进入),将来被取代 (天天要取代美国,取代美元,建立人类共同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